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大唐忠臣张九龄之憾李林甫唐玄宗前文+后续

第18章

发表时间: 2025-01-04
当初的忠告是多么的正确。他呆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双手颤抖,眼中充满了悔恨和恐惧。“朕当初不该不听张九龄之言,如今酿成大祸,朕愧对于天下百姓,愧对于祖宗基业啊!”他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懊悔。

然而,此时的唐朝军队由于长期疏于训练,战斗力低下。面对安禄山凶猛的叛军,节节败退。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将领们,在战场上惊慌失措,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士兵们也士气低落,一触即溃。城池一座接一座地沦陷,安禄山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唐玄宗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朝堂上,气氛凝重,人人面色惶恐。大臣们的衣服凌乱不堪,头发也未加梳理,仿佛一夜之间都苍老了许多。唐玄宗满脸懊悔,颤抖着声音说道:“朕当初不该不听张九龄之言,如今酿成大祸,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发言。他们低着头,不敢正视唐玄宗的目光,心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此时,一位老将挺身而出:“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当务之急是调集各地的兵马,组织抵抗。我们可以从周边的藩镇调集精锐之师,同时招募新兵,加强训练。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抵御叛军的进攻。”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忧虑。

但另一位大臣却忧心忡忡地说:“可如今各地兵马分散,短时间内难以集结,而且粮草军备也不足啊。我们现在的情况十分危急,恐怕难以支撑到援兵到来。”他的话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沉重,仿佛一块巨石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安禄山的叛军已经逼近了潼关。潼关是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唐玄宗心急如焚,不断地派遣使者前往潼关,催促将领们加强防守。

然而,安禄山派出奸细,在唐军中散布谣言,说朝廷已经放弃了潼关,准备投降。这些谣言在军中迅速传播,扰乱了军心。士兵们人心惶惶,开始怀疑自己的使命和前途。最终,潼关守将在慌乱中做出了错误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