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其实也不算什么正经的大城,跟广城、汉城没得比,但不妨碍镇上居民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看着一群群乡下人进进出出。
受几千年的农耕生活影响,城里人和乡下人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里。
它们一个就像阳春白雪,一个就是下里巴人,或者换个比喻,城里人好似高不可攀的白天鹅,乡下人就像人人嫌弃的癞蛤蟆。
见惯各种繁华的常巧之进城后神情自若,不像其它村民总有些不自在的窘迫。
虽然乡下人进城总会换上最好的衣服和鞋子,但是不论从衣服的料子,还是款式上都不及镇上居民,眼羡的同时,不免还有一丝嫉恨。
尤其很多男人在见过了城里肤白如雪的俏娘子后,再回头看着身旁站着的夜叉婆,皮肤黄不黄,黑不黑的,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货色。
心气不顺之下,难免会招来一场家庭矛盾,虽然争吵过后,两夫妻还是会继续凑合着过日子,但心里的隔阂却一直存在。
或许很多时候,两人结为夫妻无关乎爱情,而是在当时情况下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三丫、四丫坐在阿呆身上东张张、西望望,就算清河镇是距离青川村最近的一个镇子,但村里还是有人从来没来过,回去少不得和小朋友吹嘘一番。
街上有人表演杂技,还有街两旁的商铺,卖着各种没见过的时新商品,看得两人目不暇接。
三丫、四丫不禁感叹道:“这里跟咱们村子真得不一样啊!”
可在常巧之看来,城里有城里的便捷,但乡下也有乡下的安逸,没必要羡慕谁的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便是。
街上人来人往,挑担叫卖的货郎不少,有卖胭脂水粉、冰糖葫芦等等,都是趁着年前商业旺季赚一波快钱来的。
“吃不吃冰糖葫芦?”虽然常巧之已经过了贪吃的年纪,但哪个小孩子不喜欢甜食呢。
三丫担心家里银钱不够,谨慎道:“多少钱一串啊,我听别人说过,那玩意太酸不中吃。”
不过是一串三文钱的小零食,竟连啥味道都不知道,常巧之牵着骡子快步走上前,直接掏钱买下,要不是怕她们吃坏了牙,那个插葫芦的草棍她都想要。
“这回出来没人拘着你们,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尽管说!”常巧之打算今天就把年货备齐了,然后过完元宵节后再出远门。
三丫、四丫兴奋极了,两人沿着街,把每样小零食都买了些尝一尝。
遇到格外美味的食物,三丫非但不开心,反而一脸苦大仇深,“这么好吃的东西,以后吃不到了咋办啊。”
常巧之探头一看,不过就是黄豆面裹着糍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想吃的话买些糯米自己磨就成。”
三丫好奇地问道:“啥是糯米啊?”
“就是咱们村里的江米,你昨天不是还吃了江米条?就是那玩意蒸熟了做的。”
有些东西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并不完全相同,常巧之一路给她们做着解释,待看到有人摆摊卖对联、字画的,便想起来年前该送些节礼。
于是她挤到摊位前,见摊主是一位穿着长衫的文人,想来是位落第的秀才。
绳上挂着不少的对联和画都在随风猎猎飘动,其中一幅虎啸山林的画还挺生动威猛的,常巧之便打算买下送给裘有德,正好可以挂在中堂,希望他来年能多收几张好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