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通过破碎的玻璃排出室外。
两祖孙在靠近角落相对安静的位置坐了下来,点上几份刚出炉的点心,泡上一壶茶,惬意地享受着这明媚的阳光。
这时,奶奶刚刚落泪的一幕还萦绕在孙子心头,他不由的向奶奶问道“奶奶,为什么你在桥上会哭呀?”
奶奶抵不过孙子的再三追问,她先将面前的茶杯斟满,轻轻的抿了一口,这才缓缓的说出了当年的故事。
1
奶奶名叫郭冰,在她出生的年代,各个土财主圈地霸粮,正是社会最为动荡之时。
普通人民为了一口饱饭能卖儿卖女,为了一己私欲能做出许多违法乱纪之事。
幸运的是,奶奶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其下还有一个比她小几岁的弟弟,名叫郭博。
两姐弟在幼年时可谓是知书达理,衣食无忧。
作为地主父亲简直是将两姐弟当作掌上明珠,恨不得将她们捧在手心中,不让她们吃一点苦头。
她们所在的地方叫做禺城,分为东、西、南、北、中几大块,几十年前是一个种植粮、蔗为主的农业县,没有工业区,开门见到的是田野、山岗。
没有像样的街道,人们住的是低矮的砖瓦房甚至是蚝壳屋和茅寮;交通不便,出行主要靠渡船。
直到了奶奶10几岁的时候,两姐弟的生活完全打乱了。
父亲死了,家里的几十亩良田被迫上缴,处处受人眼色。
两姐弟为了躲避邻居的白眼,带着偷藏起来的家当,从桥镇逃到了沙村。
在沙村里,她们加入了当地的生产队,从此两姐弟相依为命,领着极少的粮食度日。
改革开放前,禺城各地的经济农业唱主角,没有工业园区。
在生产队里,不管你是精力充沛的农民子弟亦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只要你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卖命干活。
因为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生产力才是第一位,任凭你饱读诗书亦或是出身名门,整个大环境都是一片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