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村民也跟着附和,脸上满是怀疑和担忧。
苏瑾并没有气馁,他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原理。他找来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简单的示意图,说道:“各位乡亲,你们看。这就好比我们平时用水桶倒水,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把山上的水引下来,水就会顺着我们挖的渠道流到田里。而且我仔细考察过了,从山上到这条干涸的河道,地势是逐渐降低的,水流完全可以自然流淌。” 尽管苏瑾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有不少村民不太相信,他们觉得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心里依旧充满了疑虑。
就在苏瑾感到有些无助的时候,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站了出来。老者名叫李伯,他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为人正直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尊敬。李伯看着苏瑾,目光中透着信任和鼓励,说道:“我看苏瑾这孩子不像在说谎,这段时间他为村子做的事儿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咱们就信他一次吧,说不定真能行呢。” 在李伯的支持下,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村民也开始动摇了。
苏瑾趁热打铁,他详细地向村民们讲述了修建引水渠的计划,包括需要挖掘的路线、所需的工具以及大致的时间安排。他的条理清晰,规划合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被他说服,决定加入到修建引水渠的队伍中来。
修建引水渠的工作正式开始了。苏瑾亲自参与挖掘,他和村民们一起,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坚硬的土地上艰难地开凿着。刚开始,大家都干劲十足,但没过多久,问题就接踵而至。由于缺乏专业的工具,挖掘的进度十分缓慢,而且有些地段的土质非常坚硬,一锄头下去,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痕迹。
苏瑾的手上很快就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之后,又磨成了厚厚的茧子。但他咬着牙,不喊一声累。他一边干活,一边给村民们讲述一些现代的故事,比如火车是如何在铁轨上飞驰,电灯是如何照亮黑夜。这些新奇的故事让村民们大开眼界,也让大家在劳作中感受到了一丝乐趣,暂时忘却了身体的疲惫。
然而,困难并没有就此结束。有一天,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