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发展路径?
然而,我忽略了一个事实——技术的进步往往会与传统行业的利益发生冲突。
在我和陈小雪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 AI 教培系统初步取得了成效。
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开始尝试将它引入课堂,以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可是,这项创新技术却遭遇了传统教师群体的强烈抵制。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陈小雪一起参加一个教育科技大会,现场聚集了许多教育从业者。
当我介绍完我们的 AI 教培系统后,现场的气氛立刻变得紧张。
几位年长的教师站了起来,毫不掩饰地质疑我们这种技术是否会取代他们的工作。
“你们这些科技公司只会做些表面功夫,拿我们当实验对象!”
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教师愤怒地质问道,“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情感投入,岂是你们这些冷冰冰的算法能够替代的?”
“对!
你们只是拿着数据,去抹杀我们教师的价值!”
另一位教师也随声附和。
这些话让我感到意外和无力。
虽然我明白传统教育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从未想过会面临如此激烈的抵制。
我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解释道:“我们的技术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希望能够辅助教师,使得教学更高效、更个性化。
你们的经验和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
然而,我的解释并没有平息他们的情绪,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愤怒。
一些教师甚至组织了集体抗议,声讨 AI 替代教育岗位的可能性。
舆论的焦点迅速从技术的潜力转移到对教师工作的威胁上。
网络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声,警告大众 AI 可能对教育行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场风波迅速扩展到整个社会,媒体也开始热议这个话题,舆论压力瞬间涌向了我们的项目。
与此同时,陈小雪也遭遇了巨大的职场压力。
在她的学校,部分教师甚至开始疏远她,认为她与我合作推广 AI 教育系统,是对传统教育的背叛。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每天都在努力平衡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困境和对 AI 项目的支持。
“晓文,我真的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一次电话中,陈小雪的声音低沉而无力,“现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