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远的青山村,连绵的大山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将村子紧紧环抱其中。
这里的山路蜿蜒崎岖,狭窄且颠簸,仅容一辆小型车辆勉强通过,遇上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更是难行。
村子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岁月的侵蚀让它们显得破旧不堪,墙面满是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清晨,第一缕阳光艰难地穿透山峦的阻挡,洒在这片土地上,村民们便迎着晨曦,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赵铁柱就出生在这个贫困的小山村。
家中的生活十分困苦,父母皆是朴实憨厚的农民,他们每日在田间弯腰劳作,与土地为伴,依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这几亩地,种着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可收成却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遇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打下的粮食勉强够一家人糊口;但要是遭遇旱灾、涝灾或是虫灾,一年的辛苦便付诸东流,一家人只能节衣缩食,艰难度日。
赵铁柱自幼便深知生活的艰辛,看着父母被岁月压弯的脊梁,以及那因常年劳作而粗糙干裂、布满老茧的双手,他的心中便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走出这座大山,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然而,贫困的家境让他在本该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年纪,不得不早早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铁柱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愈发强烈。
听闻城市里机会众多,能挣到更多的钱,改变生活的困境,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离开家乡,成为一名外出闯荡的农民工。
启程那天,赵铁柱背着一个破旧的行囊,里面装着几件打着补丁的衣服,那是母亲熬了几个通宵为他缝补整理的,还有母亲亲手做的干粮,带着家的味道。
他与父母在村口依依惜别,母亲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千叮咛万嘱咐他在外要照顾好自己;父亲则默默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厚实的手掌传递着无声的力量与期许。
赵铁柱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转身踏上了未知的征程,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几经辗转,赵铁柱来到了繁华的滨海市。
这座城市与他的家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