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各位兄弟,大家都先冷静一下。
我觉得,大哥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
招安之事,我们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但也不能一味地反对。
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朝廷打探消息,看看朝廷的态度如何,再做决定也不迟。”
吴用的话,让众人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些。
宋江感激地看了吴用一眼,说道:“还是吴军师想得周到。
不知哪位兄弟愿意前往朝廷,打探消息?”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
过了一会儿,燕青站了出来,说道:“大哥,我愿意前往。
我自幼在江湖中闯荡,结识了不少朋友,或许能通过他们了解到朝廷的一些内幕。”
宋江大喜,说道:“好,有小乙哥出马,我就放心了。
小乙哥,此去朝廷,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务必打探到准确的消息。”
燕青点头道:“大哥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于是,燕青收拾行囊,带着几个亲信,离开了梁山,前往京城。
而梁山众人,则在山寨中焦急地等待着他的消息。
冲突爆发:情义与理想的碰撞日子一天天过去,燕青却如石沉大海,毫无消息。
梁山众人的心情也愈发焦急和忐忑,山寨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支持招安的一派,每日都在翘首以盼燕青带回好消息,他们幻想着招安后的荣华富贵,以及能够在朝廷中大展宏图的未来;而反对招安的一派,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他们认为燕青此去凶多吉少,朝廷根本就没有招安的诚意,一切不过是宋江的一厢情愿。
终于,在众人的望眼欲穿中,燕青回来了。
他风尘仆仆,满脸疲惫,脚步也略显沉重。
宋江等人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地在忠义堂等候。
“小乙哥,你可算回来了!
快,快说说,朝廷那边到底是何态度?”
宋江迫不及待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燕青长叹一声,说道:“大哥,此事恐怕不太乐观。
我此次前往京城,费尽周折,终于通过一些朋友见到了几位朝廷官员。
他们表面上对招安一事表示欢迎,可言语之间却透露出对我们梁山的猜忌和不信任。
而且,我还听说,高俅、蔡京等奸臣在皇帝面前极力反对招安,他们担心我们梁山好汉招安后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所以想方设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