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逻辑,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模型构建的,根本无法承载量子运算的复杂性。
引入量子纠缠原理,就像是要把一艘航空母舰开进小池塘,根本行不通。
我们应该从现有的代码架构入手,逐步优化,而不是好高骛远地引入一些不切实际的理论。”
她的语气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向林雾观点的石子。
林雾涨红了脸,据理力争:“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
如果一直因循守旧,我们永远也无法取得真正的突破。
现有的代码架构已经遇到了瓶颈,不引入新的理论,我们的研究只能原地踏步。”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透露出不服输的倔强。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
林雾急得不停地比划着,试图用更生动的方式解释自己的想法;江浸月则紧紧盯着林雾,不断指出他观点中的漏洞。
其他小组成员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劝解,只能在一旁默默看着这场激烈的争论。
从那以后,两人在实验室里开启了 “互怼” 模式。
每次林雾在代码里加入一些他自认为精妙的创意,江浸月总能凭借她敏锐的洞察力找出漏洞。
有一次,林雾熬了个通宵,在代码中加入了一段基于量子概率的情感判断程序。
第二天,他满怀期待地来到实验室,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
江浸月只是扫了一眼代码,就毫不留情地指出:“林雾,你这里的代码逻辑有严重问题。
按照你的设定,AI 在面对复杂情感场景时,会因为量子概率的随机性,给出完全混乱的情感反应,这根本无法应用。”
林雾看着屏幕上的代码,眉头紧锁,心中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江浸月说的有一定道理。
而江浸月优化的代码架构,林雾也觉得过于保守,缺乏创新。
一次,江浸月花费了几天时间,对代码架构进行了全面优化,提高了代码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林雾却提出质疑:“你虽然让代码更稳定了,但这只是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要的是突破,不是维持现状。”
江浸月听到这话,有些生气地回应:“稳定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稳定的架构,你的那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