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签,而她随意抽了一支,解签的老者看着她的签文,叹息道:“姻缘坎坷,恐难圆满。”
她当时笑了笑,不甚在意。
如今,她的盖头被新人挑起,春日微风拂过,她微微闭眼,心头竟生出一丝怅然。
多年后,她已是人母,牵着幼子的手,缓步走进寺庙,焚香拜佛。
暮春时节,寺中香火鼎盛,她点燃一炷清香,垂眸默然。
忽然间,人群之中,一抹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他仍是一身儒衫,身旁扶着一位孕中的妇人,正轻声叮嘱着什么。
赵昭静静地看着,未曾出声。
他们错身而过,仿若陌路。
她蓦然忆起当年那一支签,指尖轻轻收紧,眼眶微微发红。
秋蝉察觉到她的异样,低声问道:“公主,您怎么了?”
赵昭垂眸,唇角微扬,轻声道:“无事,不过是风沙迷了眼。”
第六章 折扇次年四月,谢时峤高中状元,封翰林。
入朝觐见时,他在殿前看见了端坐在皇帝身侧的赵昭,一身华服,眉目疏朗如昔。
他心神微乱,却仍克制地躬身行礼:“拜见公主。”
赵昭神色如常,只轻轻点头,道:“恭喜谢大人。”
这一句“谢大人”,是他们的距离。
后来的日子里,他在翰林院伏案撰书,书案上总有一方折扇,扇面上,墨竹萧萧,乃是他曾亲手绘下的画。
他的同僚曾问他:“谢大人,寒窗苦读多年,想必有心仪之人?”
他轻轻一笑,未作答,只是翻开书卷,目光落在字里行间,掩去所有情绪。
母亲病重时,他匆忙成亲,娶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姑娘。
成婚那日,他并未饮醉,却在夜半时分,推开窗,看着外头沉静的夜色怔忪许久。
后来,母亲去世,他收到了一盒白菊花,和一方静气凝神的香。
那香,气息清淡,隐隐透着几分熟悉。
他未曾拆开,只在夜深人静时,执笔落字,却在纸上写下了那个早已不该提起的名字。
春日暖阳洒落,寺庙里人声鼎沸。
他扶着身侧的妻子,步履平缓,眼角眉梢皆是温和的笑意。
可当人群散开,他蓦然看见了那道身影——她立在佛前,焚香静立,一身华贵锦衣,眉目间已无当年书院的少年意气,唯余温婉沉静。
她的身侧,站着一个稚子,软软地拉着她的手,唤她一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