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但总比整天瞎折腾强!”
阿玉也笑着附和:“何不图个新鲜,让我们也尝尝未来的甜头?”
经过几天的装修和布置,李明和他的团队终于将这间破旧的店面改造成初具规模的“超市”。
简易的木制货架上整齐排列着粮袋、盐巴、布匹、甚至还有几样看起来颇为新奇的东西——这些都是李明依照现代概念,重新挑选过的物品。
开业当天,李明身着刚刚裁剪整齐的长衫,站在店门口迎接早早赶来的村民。
李明满脸笑容地向大家介绍:“各位乡亲,欢迎来到‘明超市’!
这里有最新鲜的粮食、精挑细选的日用品,还有经过特别设计的计价方式,保证让你们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一时间,好奇的人群涌进店内。
村民们一边触摸这些平时少见的摆设,一边窃窃私语:“这店铺比市集还整齐,这计价法又是何物?”
书生陈伯则忙着记账,边记边赞叹:“李兄真是前卫之人,连这‘算盘’也得重新设计!”
正当李明忙得焦头烂额之时,一位年长的老农走到柜台前,疑惑地问道:“小伙子,你这数字怎么算?
我买两袋米,怎算分量?”
李明连忙拿出他随身携带的纸笔,向老农解释道:“在现代,我们用‘标价’的方式,这里每袋米都明码标价,买多少就算多少,绝不含糊。”
老农听后,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这话倒跟算账的算盘似的,新鲜!”
围观的人群中也传出阵阵笑声。
李明见状,虽感尴尬,但心中暗暗窃喜:至少,他的现代理念已经在这里种下了种子。
试营业期间,意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回,一位惯于讨价还价的摊贩硬要以比标价低得多的价格卖出一件日用品,现场气氛一度紧张。
李明见势,耐心地解释:“在我看来,价格是根据货物的质量、成本和供需决定的。
今日之价,实属合理,望老兄理解。”
这番话让在场的村民既觉得新奇,又引起不少讨论。
有人赞叹他的公平透明,也有人不免担忧:“这么算,万一货物坏了,怎么赔偿?”
李明听后,立即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以后我们可以设立‘退换货’的机制,若有问题,大家可以拿着票据来找我们。
这样既保障买家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