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态度分明是认定朱允熥已无药可救,彻底放弃了对他的教导。
回到东宫的朱允炆对吕氏讲起了今天在大本堂的事,吕氏神秘一笑,说:“允炆,你就好好在大本堂学习,一切有母妃!朱允熥那小子你不用管他,他越这样,你以后得机会越大,明白了么?”
朱允炆这才恍然大悟的点头答应下来。
时光如同沙漏中的细沙一般,缓缓流逝。
朱允熥身处大本堂之中,仿佛被众人遗忘在了角落,无人问津。
无论是授课的夫子还是其他皇子,皆对他视若无睹。
夫子自顾自地讲学授课,全然不顾及朱允熥是否跟上进度;
而其余皇子则因身份有别,与朱允熥保持着距离,从不与之往来。
然而,面对这样的冷落待遇,朱允熥却不以为意,倒也落得个清闲自在。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便已至岁末年终。
按照惯例,大本堂要组织一场考试,让诸位皇子皇孙展示一年以来的学习成果。
此次考试的卷子和最终成绩将会被呈上御书房,由朱元璋亲自阅览审阅。
一想到这里,那些平日里不太热衷于学业的皇子们顿时慌了神。
他们深知朱元璋对于子孙教育极为重视,如果考得不理想,那严厉的惩罚恐怕就难以避免,尤其是朱元璋的鞋底子,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随着考核日期的日益临近,大本堂内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压抑起来。
原本活泼好动的皇子们此刻全都乖乖地低下头,口中念念有词,拼命地背诵着各种经典文章、诗词歌赋。
夫子更是不敢怠慢,他将今年所学的知识点反复梳理讲解,希望能助众皇子一臂之力。
整个学堂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人人都如临大敌般严阵以待这场即将到来的大考。
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然而,朱允熥却依然保持着他往日里那副慵懒的姿态,似乎对即将到来的考核结果毫不在意。
此刻,正坐在朱允熥前方的十六皇子朱㮵(zhan)忍不住回过头来,好心地提醒道:“允熥侄子呀,你怎么还不抓紧时间看看书呢?再过两天就要考核,如果通不过,小心父皇跟大哥会狠狠揍你一顿!”
要知道,这朱㮵与朱允熥不仅年龄相同,而且座位就在前后桌,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虽说不上特别亲密无间,但偶尔也会聊上几句。
见到朱㮵如此热心地提醒自己,朱允熥却是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地回应道:“十六叔,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区区一个考核罢了,我随便写写就能应付过去。”
朱允熥这番轻描淡写的话语一出口,朱㮵不禁压低声音,略带狐疑地追问道:“允熥啊,难道说……你打算作弊不成?要知道,考砸了大不了就是被打几顿屁股、挨几下鞋底子;但若是让父皇和大哥发现你竟敢作弊,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呐!”
面对朱㮵的质疑,朱允熥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一脸自信地反驳道:“十六叔,您别太小瞧我了好不好?难不成在您眼里,我就真是不学无术吗?这种简简单单的考试,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见朱允熥昂首挺胸,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神情,那模样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