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收不住。
等打点好了边疆的其他事务,朕就要回京了。
军营里办了庆功宴,城里百姓也欢歌宴舞,他们是真的喜悦,为平静安宁的生活,也为不再需要流血牺牲的家人。
朕不是个英武的皇帝,所以朕不会再大兴兵力四处讨伐。
就这样,挺好的。
陈大将军喝多了酒,拉着朕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
朕恐吓他以下犯上,他嘿嘿一笑当耳旁风。
唉,朕连威严都没有了。
14.战事平定后,朕做了三件事。
一是清扫战场,收殓尸骨,离得远的就地掩埋做好坟茔,离得近的请家属认尸;同时,朕修书回京,提高军饷、告慰金额度,请丞相、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分发到户,不够的话自朕私库去取。
二是蛮夷各部请降,朕要派兵前去驻扎,收纳土地,愿意入晖朝的蛮夷子民赠予籍贯,分发土地;参与战事的各大蛮夷将领,按罪论处。
三是颁布减免赋税的政策,尤其是边疆重地,战争刚定,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至于有功者的奖赏,等朕回京再说。
必须得大大地赏!
15.启程回京那天,全城的百姓都来送我们,比我出京的阵仗还大。
朕感叹了好久。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朕太激动了,总感觉回京的速度好像比来时快了很多。
近一年半未见,看见熟悉的城池时朕竟有些胆怯了。
丞相还是带着一群官员来为朕接风,这些官员里面,有不少陌生面孔,也有些令朕气得牙根痒痒的老皮条。
朕骑着马,来到丞相面前,听他激动地啰哩啰嗦说了好大一通场面话。
外祖父也来了,他佝偻着身子,不复曾经的硬朗。
看着朕,眼眶微红,却满脸欣慰。
他在看朕,也是透过朕,看另一个人。
“陛下,乃晖朝之幸。”
他夸朕,也不止是夸朕。
朕喉咙发紧,只能低哑着嗓子道:“有尔等忠臣辅佐,有普天百姓拥戴,乃朕之幸。”
朕便在百姓和官员的欢呼声中头也不回地进了城,直奔皇宫。
进了皇宫,直奔栖梧宫。
宫里也洋溢着喜气。
奇怪,怎么不见朕的皇后?
朕站在空荡荡的寝宫里,陷入了沉思。
那只小崽子也没看到。
朕正打算找人问问,却听见后背传来声响。
有人匆匆地跑过来,在朕还没反应过来时就一把揽住了朕的腰。
是朕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