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重生六八: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后续

重生六八: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后续

萧柔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你手中不是有个工作指标,我跟你买怎么样。”宋坤没得到有用的线索,也不再深究。今天来,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崔娴哂笑,这情侣俩还真有意思。一个借着她和宋坤睡觉的谣言,想威胁她要指标。一个是借着她和宋坤同床共枕过的话引子,说是要买指标。“500块,你把指标转让给我。你要是现在能去厂子办理手续,我就立刻把钱给你。”为买个指标,宋坤也想了不少办法。奈何指标本就稀缺,有些人拿到之后,直接就去厂里落实。剩下为数不多的,有市无价。“就算是我想卖给你,你也用不了。厂里明确说了,指标不能私底下转让,只能给亲人。”崔娴盯着宋坤,他倒是为了女朋友能拿到个指标,肯大出血。不过,要是他知道,冯朝旭为了指标,把他这个男朋友都给卖了,会作何感想?反正她是不敢想,人...

主角:崔娴赵红妆   更新:2025-03-01 17:0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崔娴赵红妆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六八: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后续》,由网络作家“萧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你手中不是有个工作指标,我跟你买怎么样。”宋坤没得到有用的线索,也不再深究。今天来,还有个重要的事情。崔娴哂笑,这情侣俩还真有意思。一个借着她和宋坤睡觉的谣言,想威胁她要指标。一个是借着她和宋坤同床共枕过的话引子,说是要买指标。“500块,你把指标转让给我。你要是现在能去厂子办理手续,我就立刻把钱给你。”为买个指标,宋坤也想了不少办法。奈何指标本就稀缺,有些人拿到之后,直接就去厂里落实。剩下为数不多的,有市无价。“就算是我想卖给你,你也用不了。厂里明确说了,指标不能私底下转让,只能给亲人。”崔娴盯着宋坤,他倒是为了女朋友能拿到个指标,肯大出血。不过,要是他知道,冯朝旭为了指标,把他这个男朋友都给卖了,会作何感想?反正她是不敢想,人...

《重生六八:女知青窑洞种田养猪后续》精彩片段

“你手中不是有个工作指标,我跟你买怎么样。”宋坤没得到有用的线索,也不再深究。今天来,还有个重要的事情。
崔娴哂笑,这情侣俩还真有意思。一个借着她和宋坤睡觉的谣言,想威胁她要指标。一个是借着她和宋坤同床共枕过的话引子,说是要买指标。
“500块,你把指标转让给我。你要是现在能去厂子办理手续,我就立刻把钱给你。”为买个指标,宋坤也想了不少办法。
奈何指标本就稀缺,有些人拿到之后,直接就去厂里落实。剩下为数不多的,有市无价。
“就算是我想卖给你,你也用不了。厂里明确说了,指标不能私底下转让,只能给亲人。”崔娴盯着宋坤,他倒是为了女朋友能拿到个指标,肯大出血。不过,要是他知道,冯朝旭为了指标,把他这个男朋友都给卖了,会作何感想?
反正她是不敢想,人家情侣的事,她八卦心不大。反倒是惊讶,宋坤怎么有这样多的钱?一张口就是500块,而且是立刻能拿出来,不用东拼西凑的阔绰。
“打零工赚的。”宋坤愁眉不展指标的事,这里不行,就只能想其他的办法。他才知道,还有这样的附加条件,那想买一个指标就更困难了。
“你有什么赚钱的路子,念在同窗的情谊上,带我一个。”崔娴对赚钱,有绝对的热情。任何时候,有钱了才有底气。
得了宋坤的默许,崔娴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院。把白面和菜油拎到盛老太太家。
这段时间,她打算跟盛奶奶搭伙,俩人也能有个照应。
盛奶奶喜笑颜开,拉着她到厨房,“正好,今儿就教你做面。”
俩人在厨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如同亲祖孙一般融洽。崔娴见和面的时候,盛奶奶神秘兮兮的拿出来个东西。
“这可是个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盛老太太特意卖了个关子。
崔娴的好奇心也被吊起来,老太太才松口。说那是来自老京城同兴居姚大师傅家的,老面酵母种子。
用它,才是做好吃面食的关键。
让崔娴跟着好好学,等她下乡的时候,可以带一坨走。想吃的时候,也能自己做上一顿。
盛奶奶手艺好,吃的崔娴心满意足。晚上躺在床上,似是比昨天更适应一些。
心里在盘算,大姑那边什么时候能凑齐500块,赶紧把指标的事落实。
没想到这一大早,大姑就挎着一篮子鸡蛋,带着二表哥登门了。看见屋子里东西,虽是跟以前摆放的位置不同,但也多是些睹物思人的情绪涌上来。
崔娴没那么多时间,让她伤感。趁早来了,赶紧去厂里把事情办好。
收好了500块,带着俩人赶到厂子。
一应资料齐全,登记入厂手续很速度,等到尘埃落地之后,崔娴心也落地了。
“恭喜二表哥,已经是正式工人了。”崔娴也替他和大姑高兴。
回到家里,大姑提及这两年,她没帮衬上崔娴多少,幸亏有老三一家。要不然就崔娴一个半大的姑娘,这日子可不好过。
“有叔叔婶婶照顾,日子才是真不好过呢。”

夜幕落下之后,崔娴就一直注意外面的动静。等到院子里没人走动,多数人家已经熄灯,这才推着自行车出来。
自行车是她爸爸用的,永久28大杠,六成新。推着没有什么动静,但她也不敢走太快。
轻手轻脚的出了院子,这才轻呼一口气。吃力的骑着自行车,警惕的观察一路上的情况。在擦黑的夜里,她感官的敏感度都被放大。
任何风吹草动,都不敢轻易放过。她要做的事情,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更不能让任何人看到。
车子在一个胡同口停下来,放在个拐角,车头已经调转到方便离开的方向。崔娴从口袋里掏出来个口罩,戴好之后环顾四下无人,才走进胡同的角落。
此时手心已经出了不少汗,甚至因为心跳速度太快,有些颤抖。
稳住心神,再次确定无人,把口袋里的火柴盒拿出来,放在地上。
随后轻声快步朝着拐角过去,没有超过三米,指令是奏效的。
崔娴把自己隐藏在夜色中,加上有拐角遮挡,里面的人绝对不会发现她的。
集中注意力在整个火柴盒上,心中默念‘全部恢复’。夜,静悄悄的,她甚至能听到自己加速的心跳声。
双眼紧盯着,她要确定里面的人和衣服恢复,才能离开。
只是,几秒钟过去,角落没有任何动静。
不对啊,白天测试都很成功的。崔娴又尝试默念了一下,依旧是没任何反应。
周遭的环境暂时安全,但她也不能在这耗费太长时间。快速复盘、冷静思考,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灵光一闪,是有遮挡物。之前恢复的瓶子都是在眼前,并非是装在盒子里。
钻到角落,打开火柴盒,小心的把宋坤和他的衣服都放到地上。里面其他东西留在火柴盒里,装回自己的口袋。
之前想,放大宋坤,肯定会把火柴盒撑破,就算是地上有碎片和一些馒头屑,现在漆黑一片宋坤也未必注意到。等天明再来,恐怕什么都没有了。
但现在谨慎起见,不能留下任何让人起疑的东西。
没迟疑,回到拐角跨上自行车,心中默念‘全部恢复’。她见到角落忽然出现的人,使劲儿踩着脚蹬冲离现场。
而浑身每一块肌肉和骨头、神经都剧烈疼痛,不明白自己现在身处何方的宋坤,颤抖着蜷缩在原地。
咬牙坚持大约半分多钟的时间,才缓过来。看到周遭的环境,是自己熟悉的,劫后余生般唏嘘安全了。
崔娴感觉双腿都要蹬冒烟了,终于是到了家。
摸到灯的拉绳开关,15瓦的灯泡让漆黑的屋子有些亮度,但依旧给她很昏暗的感觉。
换了衣服,在公共的水龙头,接了一盆水。
在房间里洗漱之后,因为刚才的事情紧绷的情绪,才完全缓解掉。
躺在床上,怎么都觉得不舒服。本身现在很骨感,骑自行车都硌得慌,加上床垫硬邦邦的,翻转了好几圈,才勉强找个适睡的位置。
位置合适了,却没有多少睡意了。此时更加想念21世纪的互联网生活。

现在这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热了就只有一把蒲扇可用。
全家的电器,就是电灯和手电筒,更别提什么打发时间消遣的东西。
知道这个年代生活艰苦,可没想到竟然艰苦到这种程度。所谓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她是享受过好生活的人,一时半刻是真不习惯这的日子。
可眼下的环境对她,也未必是最苛刻的。要是将来真下乡到北大荒,或者是插队落户到陕北,不管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环境,恐怕比京城恶劣的多。
她看过很多,上山下乡插队的电视剧、小说和回忆录。有很多热情高涨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更是以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而感到光荣。
也确实是因为这些人的付出,让农村的文化和农业,都得以发展。
但无疑,整个过程中要克服的困难千千万。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毅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去北大荒的,属于兵团战士,粮食够吃,每个月还有二三十元的工资。如此好的待遇,当然也是有门槛的,也不是谁都能去。
要政审过关,身体素质过硬才有机会去。之所以要求高,除了筛选,也是因为那边的环境非常恶劣。
崔娴记得有个回忆录中说,北大荒有着广阔肥沃的草原,但人烟稀少,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在冰霜期,极端低温可达零下40℃。除此之外,大黑瞎子、大野猪、大灰狼也有的是。
过去的人,是要垦荒的,劳动强度自然不小。因为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都很恶劣,也需要严格的纪律来管理,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
那边工作跟垦荒比是轻松,要求也不高,但是待遇很差。
插队落户的知青,要与当地的农民一起工作和生活。需要参与农业生产,如耕作、收割、挑粪肥等,与当地农民共同劳动,挣工分、分红、获取口粮,农民一天的工分才1毛多钱。
有些知青,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别说是干农活,恐怕连观摩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分到口粮吃不饱,把口粮一扣,一年到头也就一二十元。甚至有的知青,还得要倒贴钱给生产队。
陕北那边风沙较大,有的时候刮黄天,出门都睁不开眼。
两个地方各有利弊,对于旁人来说,要是拼尽一切都没能得个招工指标,也就只能想办法往待遇更好的北大荒挤。
至于那些个没选择权的,只能去插队落户。
她是有工作指标,本可以成为别人艳羡的,少数能留在城里的人之一。但是婶婶给她报名参加上山下乡了,无法改变既定事实,只能二选一。
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插队更适合自己。
这么做,自然是有她的筹划,自己的异能是最好的依仗。
到贫瘠的地方插队落户,想过比现在更艰苦的日子,她要提前筹谋许多。
首先就是钱,很多钱,用来准备足够的物资度过这八年。
眼下能挣钱的路子,还没个头绪。倒是工作指标可以转手卖了,她得盘算怎么能卖出去,还不给自己招惹麻烦。

崔娴从宋坤的形容中,能听出来林哥是个热心肠。此时见面,与她的感觉无二。
林哥重新启动车子,使劲儿轰了一下油门,这才缓缓行驶。林哥手肘搭在摇下去的车窗上,打量了两眼她。“你跟宋坤什么关系。”
崔娴拿包子的手一顿,觉得林哥挺有意思。宋坤说他25岁,看着比实际年龄略成熟一点。热情话多且八卦。
“同学。”崔娴把包子递到他面前,“林哥出来的早,没吃饭吧,特意给你买的肉包子。”
天不冷,还放在她的包里,肉包子还有点热乎气儿。
林哥看了她好几眼,这才把三个肉包子收下。对她的欣赏毫不掩饰,会来事、有眼力见,长得也不错,更是好奇宋坤跟她的关系。
崔娴第一次坐这种老解放,能容纳三个人的驾驶室,就他们两个人很宽松。抓着副驾驶的把手,一路颠簸。
顺着后视镜,发现车厢是木头做的,为了多装些石头,加了一层栏杆。
吃过包子的林哥,又在旁敲侧击的询问,她跟宋坤的关系,得到的都是开始的那个答案。
车子终于到了长水沟,还没停稳,周围的人就围上来,带动周遭本就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让崔娴有些喘不过气。
他们七嘴八舌的吵嚷什么,崔娴自己下了车,随后就见一群人跟着林哥,从后面车厢里面抬下一台老式地秤下来。
那些人抢着过秤,推搡想往林哥身边挤,林哥扯着嗓子维持纪律,半晌才开始过秤。
过秤、记录、付钱,崔娴看了一会,觉得这效率也太低了。
下车之后就直奔人少的地方。河滩上的石头,被晒的热乎乎,熏的人更热。崔娴穿着布鞋踩在上面,偶尔被尖锐的小石头硌的生疼。
没时间多在意,她需要把昨天晚上,脑海中过的流程付诸实践,测试一下是否可行。走了一会儿,找到个位置绝佳的地方。
视线能够看到周遭,而她手下的动作,被大石头遮挡其余人不容易发现。在附近绕了一圈,确定只有她一个人,把清凉油盒子里的工具拿出来,全部恢复。
知道为什么这边没有人,石头几乎都是几百斤的。靠着普通人力,想破解开这样大的石头,耗费的体力和时间太多。反倒是河滩的小石头更方便砸采。
石头大,反倒是成全了崔娴。她把几个三四百斤的大石头,缩小后放在厚铁板上,锤的粉碎。
锤子敲击石头的力气不小,下面垫着的还是铁板,震的她虎口发麻。要是她真靠着蛮力来砸石头,没到晚上估计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随后把砸的粉碎的石头,最后碾成粉末,全都扫到筛子里,分别过了大小两个筛子之后留下的那堆儿,全部恢复。
如此,就能得到,大小合适的石头。看着那一堆东西,几分钟的工作,没消耗多少体力,比别人一天干的还多。
崔娴把合适的石头,又全部缩小,装进带来的小药瓶里。
又警惕的环顾四周,确保现在的处境安全。

崔娴父辈中,大姑是老大,父亲是老二,叔叔老三。
大姑一家务农,她生养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表姐已经嫁出去,大表哥也已经成家。还有个20岁的二表哥,和一个15岁的小表弟。
一大家子的事情,都需要这个大姑操劳,娘家的事情也顾不上太多。但对她这个侄女,一直都是很好的。
崔娴骑着自行车,直奔京郊通县的大姑家。一路上没停歇,骑了1个半小时。
站在院门口,看到被收拾的整齐的小院子,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人家。院子里的人看到大门口站着的她,抬头遮挡住阳光,仔细端详,开始并未认出来。
片刻之后,大姑才快步走到门口,“大侄女,你怎么来了,怎么来的。”许久不见,对这个侄女也是惦记的很。奈何车马慢,就算单程一个多小时,去上一趟也要半天的光景。
崔娴把自行车推进来,“大姑你还好吧。”
很浓烈的亲情,让她也无法忽视。
大姑拉着她进了屋子,把家里能吃的都拿出来,着手烧水准备杀鸡。
“都是自家养的,好吃着呢。”大姑也没问,她来是干什么。只是想给干瘦的侄女,做顿好的。
崔娴坐在小板凳上,“大姑,我来是想问问,我手里的指标你想买吗?”
听她提及指标的事,处理鸡的人停下手。抬头有些诧异的看着她,“那指标,是你爸留给你的。是个铁饭碗,靠着这个以后不愁吃喝,还能找个好对象。”
听着这,崔娴明白,大姑是真的心疼她,为她着想。一个姑娘家家的,在他们眼中,有个好工作日后才能不被婆家瞧不起。想过好日子,也还是要依仗男人。
或许那是很多女孩子想过的日子,但不是崔娴的。
“大姑,我没办法去厂里上班了。”崔娴把婶婶给她报名当知青的原委,跟大姑解释完。“500块,指标就卖给你。不过尽快筹钱办理,厂子那边催的紧。”
大姑当然动心,一个工作名额就是个铁饭碗。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要一个,她也想让儿子有个好前程。
确定崔娴去厂里上班的事,没转圜的余地,赶忙点头答应。这是天大的好事,别人求都求不到。隔壁村老王,找关系卖人情,一个指标花了一千多。
大姑说马上筹钱,尽快给她送过去。
崔娴吃的很满足,回程的时候,大姑还给她装了一袋白面和一瓶菜籽油。
卖指标的事情解决了,崔娴回去路上也不着急。骑着车子到了胡同口,看见宋坤站在四合院门口。
白天的他,跟那天晚上的他给崔娴的感觉不太一样。
正巧阳光洒在他头上,整个人看上去更阳光帅气。走近了,发现这人还挺高,至少比她高一个头。
好奇的问他,“你有多高?”
宋坤正在做心理建设,冷不丁的被问了个问题,机械的回答1米83。
见她也没有再说话,憋了半晌支吾的问,“那晚、那晚我迷糊的记得,是睡在你旁边。你没对我做什么吧?”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