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教室的墙壁有些斑驳,桌椅也很破旧。
他站在窗外,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
“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他这样想着。
林逸找到学校的校长,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校长是个和蔼的中年人,听完林逸的计划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林先生,你要是能帮忙,那真是太好了。
我们这里条件有限,孩子们的学习机会太少了。”
林逸点了点头:“我想为孩子们建一个图书角,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知识。”
校长连声道谢,林逸却只是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重拾希望说干就干,林逸开始四处筹集书籍。
他联系了自己在城市里的朋友,请求他们捐赠一些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
同时,他也向镇上的居民们发起倡议,希望大家能捐出一些闲置的书籍。
消息传开后,小镇上的居民们纷纷响应。
有人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童话书,有人拿来了科普读物,还有人送来了自己孩子的旧课本。
林逸将这些书籍整理好,放在学校的一间空教室里,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
图书角开放的第一天,孩子们兴奋极了。
他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在书架前,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书籍。
林逸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心中充满了欣慰。
“林叔叔,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呀?”
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本《海底两万里》跑过来,好奇地问道。
林逸接过书,耐心地为她讲解:“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有巨大的鲸鱼、美丽的珊瑚礁,还有许多奇妙的冒险……”小女孩听得入了迷,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林逸看着她,心中突然明白:这些孩子,就是他生活的意义。
重新发现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林逸在小镇上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
他不仅为孩子们建了图书角,还开始义务辅导他们学习。
他发现,自己在帮助孩子们的过程中,也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有一天,林逸在图书角整理书籍时,小明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脸上带着一丝羞涩。
“林叔叔,我有个问题。”
小明轻声说道。
“你说吧,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