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老人跟大人们藏青色衣襟的盘扣上都绑了朵毛线小花,小孩子除了毛线花,有的还给发绳上绑了红线。
当地老乡人很好,看我们是游客还专门让了位置,我跟小刘得以站在了前排。
环顾四周,我都没有看到早上那个老太太,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竟早上那会儿就佝偻着背,拄着拐杖脚步蹒跚,老人家估计也站不了太久。
我把视线移回中间,佛龛上立了一个个牌位,前方的供桌上摆了一个白色的盒子,香炉里飘起袅袅的细烟,缥缈摆动仿若有生命。
两侧有身披盛装的老乡,头戴草编狐狸面具,拿着手摇铃跟手鼓,跟着中间舞者的动作击打摆动。
中间的舞者脸上画着红色图腾,身上穿着兽皮红绸交织成的罩衣,上面缝着层层叠叠的流苏,两个手上分别拿着烛台,光着脚,脚踝上还戴了一串儿铃铛。
舞者身体的每一个起伏跟律动,都能让身上的流苏荡出好看的弧度。
鼓点骤然急促,舞者双臂大张,围着全程舞动,喉间迸发出类似兽鸣的颤音,流苏在剧烈的颤动下摆出残影,蜡烛油顺着舞者动作甩落下来。
两侧的面具人齐刷刷地叩首,吟诵着听不懂的古老曲调。
最终,舞者拿出一个兽角一样的乐器吹响,发出厚重的声音,让人心中激荡。
最后,一位头发斑白看起来像是族长的老人喊了一声。
“礼——成——”10祈福结束,祠堂后面的空地上还摆了流水席给大家吃。
空地一角用砖泥垒着大灶,上面摆了一米宽的大铁锅,一个精瘦的中年人正挥舞着大铁铲翻炒着锅里的菜,下面还有个大婶搬着小木凳坐在灶前,烧着柴火,旁边还有老乡盛菜、摆盘、端菜,干得热火朝天。
空地摆了十几张木桌,上面已经摆满了七八道凉菜还有花生瓜子,基本上都坐满了,小孩子们在桌子间跑来跑去嘴里唱着不知名的儿歌,大家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样子。
柴火味饭菜香味,随着袅袅的雾气飘散到我跟小刘面前,闻得人饥肠辘辘。
小刘扯着我非要去尝尝柴火饭,说自己没见过乡村这种流水席,我拿着纸巾在清理身上的蜡烛油,刚刚祈福的舞者动作太大了,甩了我一身红点子,撒在我白色的外套上,分外明显。
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