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奏折,攻讦主张和亲的大臣,认为这是对大宋的屈辱,有损国家尊严。
而支持和亲的大臣则认为,在当前局势下,和亲是无奈之举,可以避免战争,换取和平。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局势变得愈发复杂。
苏瑶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担忧。
她深知和亲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她不想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然而,她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家国紧密相连,她感到无比的无奈和彷徨。
太学生们得知朝廷要与辽国议和并考虑和亲的消息后,群情激愤。
他们纷纷聚集在皇宫前,伏阙上书,要求朝廷拒绝议和,坚决抵抗辽邦的侵略。
他们言辞恳切,慷慨激昂,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禁中夜对,官家与两府重臣密议。
灯火通明的宫殿内,气氛凝重。
官家面色疲惫,他看着眼前的大臣们,无奈地说道:“如今局势严峻,朕也难以抉择。
和与战,都关乎着大宋的生死存亡,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大臣们纷纷沉默不语,一时间,宫殿内鸦雀无声。
良久,苏尚书站起身来,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和与战皆不可轻易决定。
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边防,整军备战,同时派遣使者与辽国进行谈判,争取有利的条件。”
官家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苏爱卿所言极是。
此事容朕再斟酌一番,诸位爱卿也再商议商议。”
夜已深,禁中的灯火依旧闪烁。
这场关乎大宋命运的抉择,还在继续。
第五章:铁马冰河河北战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沈逸勒马白沟河畔,望着北岸辽军如林的毡帐,心中充满了忧虑。
都部署王厚指着沙盘,向沈逸介绍着敌情:“斥候来报,萧挞凛在拒马河架设浮桥,意图渡河进攻。”
沈逸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辽军此举,来势汹汹。
我们必须加强戒备,不可掉以轻心。”
正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运粮民夫在哭诉:“三百车粟米全陷淤田,无法按时运抵前线!”
沈逸闻言,心中一紧。
粮草乃军队的命脉,一旦短缺,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下令,组织士兵和民夫,全力抢救粮草。
深夜,沈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