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呢?”
净饭王笑着回答:“我的儿,这就是生活啊。
每个人都要为了生存而努力,老农种地是为了收获粮食,养活自己和家人。”
悉达多又问:“那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呢?
为什么人们不能一直快乐地生活下去呢?”
净饭王被儿子的问题问住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看着儿子那双清澈的眼睛,心中暗想:“这孩子,真是与众不同,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刻的思考。”
他决心要寻找一种方法,解除世人的痛苦,让人们都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于是,他开始四处求学,拜访各地的名师。
他学习了天文、地理、哲学等各种知识,但总觉得这些还不够,无法真正解决人生的苦难问题。
终于,有一天,悉达多王储离开了王宫,踏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这一决定让净饭王和王妃们悲痛欲绝,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放弃荣华富贵,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真理。
但悉达多王储心意已决,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历经艰辛,四处求学,拜访了无数的大德,学习了各种深奥的学问。
他忍受着饥饿、寒冷和孤独,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经过多年的修行和探索,他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成为了释迦牟尼佛,为世人带来了佛法的光明。
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他告诉人们要善良、慈悲、宽容,要懂得因果报应,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他的佛法传遍了整个世界,无数的人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摆脱了痛苦的束缚。
七、迦毗罗卫国的荣耀迦毗罗卫国也因为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闻名于世。
虽然这个国家后来经历了许多风雨变迁,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永远无法磨灭。
每当人们提起迦毗罗卫国,都会想起那位英明的净饭王,想起温柔贤良的摩耶王后,想起那个在蓝毗尼园诞生的伟大生命——悉达多・释迦牟尼,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美好的生活。
提起之时应放下,放下之后要提起。
放下是放下贪嗔痴,提起是提起戒定慧。
南无释迦牟尼佛。
(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