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
时间不断前行着,也将无忧无虑的少年催促着长大。
崔文渊以渊博的学识,安抚住了南方的氏族大姓,却也因为不幸感染瘟疫而离世,临走前,王炳安一句“我一定让闺女好好长大,开心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可惜他失信了。
君臣和睦,不相质疑,造就了唐国在那段时间飞速崛起,是李辅宸王炳安的封无可封,是王炳安为家国不得不向蛮夷的垂首下跪,忍受那无人理解的谩骂。
荣耀与屈辱同存,不断转换,信任与质疑反复登顶,立法与野蛮经常换位。
一个神奇常见与不堪的时代。
他们一辈造就了一个屈辱但却繁荣的唐国,但朝不保夕的财富与生命,也使得国家的少年需要在另外一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军政。
王维平少年得志,有着从小便形影不离的青梅竹马,虽说官职不高,但对于他的年龄与走向丞相那约定俗成的规矩,看得出李辅宸对其器重,王炳安对于他的学习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王炳安也未必是那么谦恭,至少对于武官而言。
一件小事,王维平因为和三表哥练习武术及行军布阵,耽误了些时间未能温习功课。
那一次,迎接王维平的只有鞭笞,于幼年的王维平而言,这样的生活是苦涩的,这样的培养造就了世人所崇尚的位置,对于王炳安而言,人一出生便有着自己的身份与任务,庶出非嫡子,但因为天象与语言,再到后面的天赋展现,王维平就必须要承担起王氏的显赫,无数人的推崇与膜拜。
至于少年的心境人们自是不屑一顾的,少年时期,有一位半人成为了王维平的光,一位是天真浪漫崔离俗,她是真挚也是勇敢的,另外半位便是帝王李辅宸,他在接触这位少年时,便用自己那深不可测的手腕潜移默化的将少年培养为一颗既能平定外患的马上将军,也能做定朝堂的治世能臣。
他足够自负,他认为王炳安的影响下,王维平一定会成为李家的忠臣,于是他只需要释放这位少年的野性。
升文二十四年,君臣佳话到此也结束了,随着王炳安与李辅宸的先后离世,少年们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谱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臣,拜见皇后!”
“兄长,不必多礼!”
王维平不敢抬起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