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黎雨厄尔皮斯的其他类型小说《加宽十厘米黎雨厄尔皮斯全局》,由网络作家“二棵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理解他的不理解。事实证明,选择来到地球的那刻,一切都有了预兆,我的同类虽然不感兴趣,但它依旧敏锐地感受到了来到地球这个决定背后迟早会延伸出来的东西。原来,我的不寻常早就有了端倪。近月纪元288年,创世计划第二阶段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回到了即将要建立训练营的地方,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营地建设中。仔细想想的话,除却无法参与的第一阶段,之后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我都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结果。我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加入了火星营地。但我应该做什么呢?警告他们不能压缩第二阶段任务的时间?让他们提早将全体人类送去太空站避免第四阶段的悲剧?或者直接告诉人类放弃改造火星的计划直接转战星舰计划。每次闪过这些念头,我都会被别的思绪半路拦下。仿佛一直有什么阻碍着我...
《加宽十厘米黎雨厄尔皮斯全局》精彩片段
理解他的不理解。
事实证明,选择来到地球的那刻,一切都有了预兆,我的同类虽然不感兴趣,但它依旧敏锐地感受到了来到地球这个决定背后迟早会延伸出来的东西。
原来,我的不寻常早就有了端倪。
近月纪元288年,创世计划第二阶段进行得如火如荼。
我回到了即将要建立训练营的地方,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营地建设中。
仔细想想的话,除却无法参与的第一阶段,之后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我都可以做些什么去改变结果。
我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加入了火星营地。
但我应该做什么呢?
警告他们不能压缩第二阶段任务的时间?
让他们提早将全体人类送去太空站避免第四阶段的悲剧?
或者直接告诉人类放弃改造火星的计划直接转战星舰计划。
每次闪过这些念头,我都会被别的思绪半路拦下。
仿佛一直有什么阻碍着我。
我渐渐醒过神来意识到一件事——这些从来都不是我该做的事情,我来到这里的初衷,仅仅是把结局告诉一个人而已。
可每当想起这个问题,就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从回忆里涌上来。
就是那时候,在黎雨临终前她问我去不去地球,然后向我道歉,最后说她明白我。
她明白我。
当年她听我说虫族经历时,也曾这么说过。
两相关联后,我才终于意识到,意识到一些我早该意识到的东西。
在火星的日子里,她听我讲过许多文明故事,早在将虫族文明覆灭的时候,她便问过。
她问我,你没有提早察觉那场大洪水吗?
而我当时是怎么说的呢。
“我察觉了,但它们没有。”
06.想来我终究还是不够了解人类,甚至也不够了解黎雨。
她反倒可能更加了解我。
她说得对,她明白我,甚至明白得比我自己更透彻。
现在的我或许是在人类社会里呆久了,已经偶尔能感受到自己的本能对人类来说的残忍。
而早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黎雨就独自若无其事地消化掉了我无意中没能掩饰的东西。
明白了这一切后,我忍不住称赞巧合。
还记得以希望命名的厄尔皮斯山么,在一个连山都被认真取名的环境里,我始终不曾有过名字。
我没有问过黎雨,黎雨便也没有为我取名,她比我想的要更聪明许多。
我
里外有个人类搭建的实验基地。
在那里我遇见了黎雨,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人类。
那时我停留于火星不久,对此处的观察尚不全面,而黎雨已经在火星上工作了五年,她正在为人类的创世计划第三阶段工作,和她所有的同事一样。
当时是火星上的夏季。
两百年前,人类通过改变小行星带星体的运行轨迹,引导小行星分批冲撞火星,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让火星地表温度达到了人类可承受的范围,夏季的火星最温暖时甚至可达到零下五度。
黎雨每天的工作重复性很高,简单来说就是不断地失望然后从失望中找出能够自我安慰的地方。
有一天,黎雨在日出之前就出发了,头顶是稀薄到一阵太阳磁暴就能带走的大气层,灰黑色的天空下,她一个人驾驶着火星车来到3号试验田。
试验田里是他们寄予厚望的富氧型植物85号样本,对着大片看不出颜色枯萎殆尽的植物,黎雨沉默片刻之后便指挥机器人一一移除,85号样品在火星自然环境里坚持了将近九天,其实和之前的批次相比已经有了些进步。
记录好之后,她又指挥着机器人快速给这片土地种植了一种新的植物,工作簿上它们的名字——“富氧86号”。
大半天迁移嫁接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沉重的防护服让黎雨精疲力尽,她挑了块岩石坐下,休息片刻。
那时的我已经适应了以人类形态的活动,而黎雨也习惯了我这样一个沉默旁观的存在。
于是我来到她身边,在火星的尘土上写了一个问题:厄尔皮斯,为什么。
人类通过输出、接收声音和图案传达信息,二者被称作语言和文字。
而在人类文明的一些分支里,二者有时是分开的两套系统。
这种复杂而模糊的信息传递方式如何支撑这个初具规模的文明顺利运作?
初见之时我对此感到不解。
这也是我一开始决定在火星停留的原因。
这座山为什么叫作厄尔皮斯?
我的问题是这个。
当时的我刚刚接触人类传达信息的方式,是个初学者。
相较语言,我选择从信息传输效率稍高一些的文字切入。
黎雨告诉我,在一个叫做希腊神话的神话体系里,厄尔皮斯是希望的意思。
人类习惯用已知的美好的旧事物来命名新
意识以来与我同类的第一次沟通。
是的我并不是这世上的唯一,只是我们没有形成文明的欲念,也从不认为有定期交流的必要。
那位同类对此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倒是出乎我意料地问了我几个问题,便同我交换了位置。
没有所谓,大概就是我和我的同类们最大的共性。
于是,我来到了刚进入近月纪元的地球,那个地球上还有大量人类居住的时代。
即使受到月亮迫近的影响,自然现象越来越极端,但对于一个看惯了火星景象的人来说,这里还是比火星美上许多,充满了在时间里充分浸润过的饱满色泽。
到处是不用穿防护服就能自由走动的人类,他们之中有的人脸上明晃晃挂着焦虑和愤懑,我为他们可惜,他们不知道此时此刻已经是未来千年里最幸运的时刻,所以没有好好享用这个时刻。
我一路走着,然后就来到了这里——黎雨常提到的创世计划训练营。
这里位于一片戈壁雅丹地貌中间。
在她的描述里,这里有一座很大的火星营地,模拟着火星的环境,是他们第三阶段人员训练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而我到达的时候这里还什么都没有,只在雅丹中心摆了小小的几个火星风格的营帐。
夜晚的时候风吹着雅丹风蚀岩,发出凄厉的呜呜声。
但这里的确是看星星的好地方,地球拥有比火星高得多的大气密度,从地球看出去的星空在我眼里像蒙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而这里则是薄纱最为轻薄的地点。
月亮比近月纪元之前大了很多,像一扇通往未知的门,在它旁边是一颗泛着红的星星,那就是火星。
我又花了两个世纪,在地球各处走走停停。
读取了大量历史资料,切身经历了近月纪元这个在人类文明里格外特别的阶段,我发现很多事情的真相和黎雨当初告诉我的有所出入。
譬如说,黎雨告诉过我,在人类的历史书里,联合政府的成立象征着近月纪元的开始。
这是一声警钟也是一针强心剂,所有人都从虚无主义中醒过来面对现实,抱着前所未有的命运共同体自觉,相信人类空前的团结一定能战胜一切。
简直是个浪漫主义当道的年代。
然而,联合政府成立的真实过程并没有出生于三百年后的黎雨以为的那么顺利
星——五百年,在地球上再没有人类的容身之所以前,火星必须成为人类的新家。
休息间隙,黎雨坐在厄尔皮斯山脚的岩石上,指着赭色的天空,我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是一颗泛着微蓝的星星。
她展开戴着手套的手掌,做出了轻轻抚摸的动作。
我便知道了那是她的来处。
“那是地球,最近的时候离火星不过六千万公里。”
不过六千万公里而已,黎雨却说她不会再回去了,第三阶段的所有成员出发前都做好了与地球永别的准备。
五百年倒计时让人类迅速摈弃了原本形态丰富的片区管理方式,奇迹般地成立了地球联合政府,集合人类最优秀的大脑,制定出了火星改造计划——“创世”。
创世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干预类地行星外侧小行星带星体的运行轨道,引导大量小行星分批次撞击火星。
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会使火星温度上升,两极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火星质量增加,让大气层达到最基本的稳定;第二阶段,向火星“移植”地球微生物,被月球“步步紧逼”着的人类拿不出百万年的时间来等待,基因改造过的光能自养型微生物是地球的第一波“移民”,它们要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完成人类生态环境的奠基工作;第三阶段,种植大量植物,快速提高空气种的氧、氮含量,繁衍大量的动物,构建抗风险力强的生态系统;第四阶段,全人类移民。
黎雨的工作内容处于第三阶段的初期,按照计划,这个阶段耗时需要控制在一个世纪以内,用一个世纪在火星上构建地球花了亿万年才形成的生态环境,成功率低到令人沮丧。
可他们没有时间怀疑,也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观察到的阶段里,人类一刻都没有停歇过。
他们总是信心百倍地努力,一段时间后见不到成果,就像恍然梦醒一般逐渐陷入群体性的迷茫,争端、对立时有发生。
而当争端产生了惨痛的后果,他们的注意力又会回来,他们会像突然醒悟过来似的再次回到一刻不停的努力中。
循环往复,无有例外。
看了几轮之后,我难免有些腻烦了。
黎雨说,那是因为人是一种很容易死所以很想活的生物。
我猜她的意思是,人类这一切的纠结
。
黎雨追问:“如果用你自己的眼睛呢?”
“裸眼吗?”
我依言离开目镜,伸脖子往镜台上看,“就一个玻片而已。”
我不明所以。
她定定地看着我,我以为她要说什么,等了很久都没听见出声。
再转过身时,发现她背对着我站在透明隔墙边,面对着墙外火星的夜晚,似乎又在找夜空中那颗蓝色的星星。
半晌后,她喃喃地说她没有时间了。
我知道她所说属实,当时第三阶段的任务进度已经比计划慢了十年,加上前面阶段的结果也不理想,创世计划的最后移民阶段又要后移。
那一晚的后面她再没说什么,和我道别后就锁上了实验室的门独自离开。
她离开的背影看上去很低落,我心知那个夜晚并不寻常,但不知症结在哪里,直到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她当时真正的、不愿言明的意图。
前二十年,她是火星工作人员里少有的自由乐天派,谈及死亡如同说三餐菜单,总说些“尽人事听天命”,“阎王要你三更走不会留你到五更”这种仿佛事不关己的潇洒风凉话。
如果只认识她这个个体,我无法察觉到人类基因里的强大避险本能。
直到那天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人类个体即使克服了对自身死亡的恐惧,也迈不过延续文明的本能责任感。
那座实验室里的她在祈求我,祈求我能跳出人类框架的本身,给她指引道路。
然而当时的我没有懂。
我见过那么多文明,文明的底层逻辑几乎都是将文明延续下去。
但我不曾真正属于任何文明集体,我错过了她隐秘的求助信号。
那是既虫族之后,我又一次对某些本质感到疑惑。
但不是对他们,而是对我自己。
我隐隐感到,是一种我自认为对黎雨这个人类个体的了解,影响了我的判断,然后自以为是地将黎雨向我求助的可能性排除出去。
03.黎雨曾与我聊起地球上的时光,她在一个设立在无人区的训练营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她说虽然当时课程紧张训练严苛所有人都很疲惫,但是心情却放松。
“那里什么都好,只有一点让人讨厌!”
说到这个的时候,她经常神气活现。
“巧克力不够?”
除了极爱吃巧克力,黎雨并无其他人类概念里的不良嗜好。
“是床,训练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