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奠基,值了!”
“值不值,不是你我说了算。”
李信语气冷淡,“若统一换来的只是尸山血海,那与乱世何异?”
王离无言以对,只能默默跟在身后。
李信的疑问无人能解,连他自己也不知答案。
回到咸阳,蒙恬设宴为李信庆功。
席间,蒙恬举杯道:“李信,你灭韩一战,震慑六国,大王已决意让你再领兵伐赵。
你可准备好了?”
李信点头:“既是大王之命,自当效死。
只是,赵国非韩国可比,此战艰难。”
蒙恬笑而不语,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意。
他知道,李信即将面对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敌人。
第十章:赵国风云公元前229年,嬴政下令伐赵。
李信率十万大军北上,直指赵都邯郸。
赵国虽经长平之战元气大伤,却仍有悍将赵烈坐镇。
此人正是赵括之子,年仅二十五岁,却以勇猛著称。
行军途中,李信收到斥候情报:“赵烈集结五万兵马,依托邯郸天险,摆下铁桶阵势,似要死守。”
李信召集将领商议。
王离主张强攻:“赵军虽众,但士气低落,我军可一鼓作气破城!”
李信却摇头:“邯郸城高墙厚,强攻必损兵折将。
况且,赵烈非庸才,不可小觑。”
他取出地图,指着邯郸以西的漳水道:“此河乃赵军水源,若决堤淹城,赵军不战自乱。”
众将皆惊。
王离迟疑道:“将军,若决堤,邯郸百姓恐尽遭水患。”
李信沉默片刻,沉声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传令下去,掘堤!”
三日后,漳水决堤,洪水如猛兽般冲向邯郸。
赵军猝不及防,城内一片混乱。
李信趁势挥军攻城,赵烈率残部拼死抵抗,却终因粮尽援绝而败退。
城破之日,李信策马入城,却见街道被洪水冲毁,百姓哭喊着逃命,尸骸漂浮于水面。
他勒住缰绳,闭上眼,耳边仿佛又响起新郑老妇的哭声。
“将军,大胜啊!”
王离兴奋上前,却见李信脸色铁青。
“胜?”
李信冷笑,“你看看这城,再说胜字。”
王离低头,不敢再言。
第十一章:代价之问邯郸投降,赵王迁被俘,送往咸阳。
李信却无心庆功。
他独自站在城头,俯瞰被洪水肆虐的废墟,心中五味杂陈。
当夜,赵烈被押至中军帐前。
此人身形高大,满脸血污,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