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兵不少。
他渐感疲惫,心中对战争的厌倦愈发强烈。
某日,斥候回报:“燕太子丹求见,愿献城投降。”
李信召见太子丹。
此人面容清秀,言辞恳切:“将军,燕国无意与秦为敌,只求保全百姓性命。
我愿献城,请将军饶燕民一命。”
李信看着太子丹,想起赵烈的死,心中一动。
他沉声道:“若燕王降,我可保燕民不死。”
太子丹叩首:“多谢将军仁义!”
燕王最终投降,燕国不战而下。
李信兑现承诺,下令不许屠城。
然而,他却因此事触怒嬴政。
密探回报:“大王疑将军心软,恐难担大任。”
蒙恬闻讯,急劝李信:“大王志在一统,仁义虽好,却非此刻之需。
你须谨慎!”
李信点头,却暗下决心:若统一须以仁义为基,他愿一试。
第十四章:楚国血战公元前226年,李信奉命伐楚。
楚国地广兵强,李信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却遭遇楚将项燕顽强抵抗。
双方在淮水一线激战数月,互有胜负。
某夜,李信突袭楚军粮道,大获全胜。
项燕退守陈城,李信围城三月,楚军粮尽,城内哀声遍野。
项燕突围失败,被俘。
帐中,项燕怒视李信:“你灭我楚国,迟早自食恶果!”
李信沉默片刻,道:“我灭楚,为天下太平。
你若降,或可活命。”
项燕冷笑:“宁死不降!”
李信挥手,项燕被斩。
陈城投降,楚国灭亡。
然而,李信看着满城饿殍,心中却无胜利之喜。
他问自己:这真是我要的太平吗?
第十五章:功高震主公元前225年,楚国灭亡,李信班师回朝。
他的声威达到顶峰,军中将士敬他如神,民间百姓传颂他的战绩。
然而,咸阳城内的气氛却悄然变得诡谲。
朝堂之上,嬴政赐李信“上柱国”爵位,命其统领三十万大军,准备伐魏。
表面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涌动。
丞相李斯私下对嬴政进言:“李信连灭韩、赵、燕、楚,功高震主,恐有不臣之心。
大王不可不防。”
嬴政听后,目光阴沉,却未表态。
他召见李信,试探道:“李信,朕欲一统天下,你以为何时可成?”
李信恭声道:“大王,魏、齐尚存,若再给我三年,天下可定。”
嬴政点头:“好,朕信你。
只是,功成之后,你欲何为?”
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