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努力去融入大家,但没有得到快乐与别人洽谈的机会,于是一切又恢复原样。
当我去迎合讨好别人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可怜,我不喜欢被怜悯的感觉,算了,何必一定要勉强自己呢。
不过我还是会担忧形单影只的自己,会让人觉得可怜,所以我会努力寻找一些搭子一起去吃饭,最害怕认识的同学见到自己一个人吃饭。
人果真是群居动物。
……我对李帆的初印象是他被我瞪过。
在没和李帆做同桌之前的某一天课间,我趴在桌面睡觉。
突然我的凳子传来巨响,哒哒的声音伴随着振动,我支愣起来,想回头眼神警告踢凳子的人。
可不知李帆什么时候在我后面,正好恶狠狠地瞪着他 ,他一脸无辜,似乎在说不是他,我低头查看搭在我凳子上的脚另有其人,歉意地笑了笑,又眼神警告始作俑者。
再后来的印象就是做同桌了。
青春期懵懂的少年们,似乎都喜欢交流情感方面的话题,我和李帆也不例外。
我有想过我和李帆算不算得上是朋友,但好像仅仅是同桌而已。
李帆说他是情圣,班里谁喜欢谁,他一眼就知道,我当然不信。
我理解力和观察力虽不多,但还是有的,我判断一个事情需要很多验证和事实才能下最终判定。
他说一眼就能看出来,缺乏信服力,好歹也得举举例子。
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高中男生都知道一些奇怪的荤段子,会在班里大声地说那些,嘻嘻笑笑的,刚开始我听不懂,也很好奇,会问身边的同学是什么意思,也问过李帆,他们或许觉得说不出口,只是戏谑的说:“你太单纯,不需要知道。”
好像当时的单纯等同于呆傻之类。
不过也还好,在那时,“太包了”(方言)比呆傻攻击力要强一些。
李帆也说我真的也太傻了吧,我思考了一下,大概率是指我询问别人的行为,似乎没想过这种心照不宣的词居然还会有人问。
时间久了,虽然没人告诉我,但我也知道了大概不是一些什么好词,也就没问过,也不会去加入。
我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不认同他们的想法,我不傻。
我只是很少接触网络世界,信息滞后不是我的原因,当然他们所调侃的内容我也不感兴趣。
我习惯隐藏真实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