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乞丐们快乐的欢呼起来,簇拥着冯时叽叽喳喳地说下次再有这买卖一定别忘了找他们。
领头的小乞丐自称东宝,他敛着眉目慢条斯理地接过银子,还礼貌颔首道了声:“多谢。”
方才要不是冯时在远处出手,自己现在是不是囫囵模样还未可知。
冯时摇头浅笑:“不必,我还要谢你才是,你的法子果然更好。”
冯时本打算请小乞丐们拿回钱后,让颜元升画押一份自陈偷盗的文书的。
至于失主,冯时捏造了一个四处传教的云水僧。
她知道当朝重佛,偷窃佛门弟子的财物定然不会轻判。
但东宝却说此法不妥,若非失主本人追讨,那官府是否细究还未可知,可若是官府办案谨严,深查过往僧人的度牒记录,那偷盗一事则会不攻自破。
他建议改成颜元升拾得遗失银两若干,却隐匿不还,待他画了押就是铁证。
大昭律法规定,得阑遗物不送官,轻则笞刑、杖刑,重则流刑甚至死刑。
而五两多银钱已算大额,若真有对簿公堂的时候,官府小吏为这五两“送官银”,也定然会愿意明法审令的。
冯时听了东宝的建议,还准备重写一份文书,谁知他把手一伸:“纸笔给我便好。”
竟然是能书会字的。
这个小乞丐谈吐、见识皆是不凡,实在不像普通人家出来的孩子,冯时对他也有几分另眼相看。
临走的的时候她说了句:“我叫冯时,家就在离这不远的北山村,你若有事可去寻我。”
辞别了小乞丐们,冯时又给林萱娘和孩子们买了些点心,这才坐着牛车返回家中。
她到家的时候,颜元升还没回来。
冯时和林萱娘简单说了声银子找回来了,并嘱咐林萱娘不要声张,只当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若颜元升再有恶行,她自有法子治他。
林萱娘现在对这个女儿言听计从,点着头认真记下。
没一会,颜元升也回来了,他嘴角带血,步伐凌乱。
一副众人都欠了他钱的样子,拉着脸踉踉跄跄地回了堂屋。
颜芃颜蓁被吓得躲进了颜穆清的房中,冯时和林萱娘心中清楚,却都不理会。
晚餐是冯时用打来的野鸡炖了土豆,炖够了火候的鸡肉表皮金黄,肉厚汁浓,土豆吸满了鸡油,咸香适口,绵密化沙。
她还炒了一个炝了辣椒段的醋溜白菜,酸得人口舌生津,辣得人痛快淋漓。
一家子正准备吃饭,大门外有犹犹豫豫的的叩门声响起。
之所以说犹犹豫豫,是因为叩门声只响了一下就沉寂了下去,冯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后来门板再次小声响了一下,又没声了。
冯时走去拉开大门,原来是隔壁的吴大娘。
冯时本不认识她,但那日她家儿媳对冯时的态度实在不友善,冯时便留了心向林萱娘打听了一下这家的情况。
这位吴大娘早年丧夫,独自一人把儿子吴锦林拉扯大,前两年还给他娶了媳妇。
她儿子还算孝顺,就是太老实木讷了些,虽学了一门木匠的手艺,但不会招揽人,赚不到什么钱,日常也是土地里刨食。
她儿媳妇姚招儿却是个厉害的,这姚氏娘家有四个女儿,她是老大,自小与几个妹妹一起争一块布、半口饭的,早就争习惯了,到了吴家就更霸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