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和沈清欢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约定下次再一起探讨诗歌和绘画。
几天后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解古诗词,提到了李商隐的《锦瑟》,让同学们分享对这首诗的理解。
温洛凡泪率先举手,站起来自信满满地说道:“我觉得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锦瑟的五十弦就像人生的种种经历,而那些美好的情感都如梦如幻,难以捉摸。”
老师微笑着点头,鼓励其他同学发言。
这时,沈清欢也举起手,说道:“我同意温洛凡的观点,不过我还觉得诗里有一种无奈和怅惘,就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东西只能回味,却无法再拥有。”
老师听后,赞许地说:“沈清欢和温洛凡同学的理解都很深刻,能从不同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涵,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下课后,温洛凡走到苏念桌前,笑着说:“没想到我们对《锦瑟》的理解这么相似,看来真的很有默契。”
沈清欢回以灿烂的笑容,“是啊,感觉我们总能想到一块儿去。
以后有什么新的感悟,我们可以多交流。”
从那以后,他们在课堂上的互动越来越多,不仅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如此。
他们互相探讨问题,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情谊也在这一次次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学校的社团招新活动开始了,温洛凡和沈清欢都积极参与其中。
温洛凡加入了诗歌朗诵社,而沈清欢则选择了绘画社。
然而,学校即将举办一场文化节,要求各个社团联合展示。
诗歌朗诵社和绘画社决定合作,以“诗画同源”为主题,呈现一场独特的表演。
温洛凡负责挑选合适的诗歌,沈清欢则根据诗歌内容创作绘画作品。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讨论方案。
温洛凡拿着一本本诗集,逐首筛选,一边筛选一边给沈清欢讲解每首诗的意境,手舞足蹈,充满激情。
沈清欢则在一旁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当温洛凡念到一首描绘四季更迭的诗时,沈清欢眼前一亮,“这首就很不错呀!
我可以画四幅画,分别展现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和诗歌相互呼应。”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更加忙碌。
温洛凡反复练习朗诵,力求将诗歌的情感完美表达出来。
他在校园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