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人脉,筛选出几家在业内享有盛誉、风格迥异的织梦坊。
顾青那边也很快发来一份名单,附带着他对各家坊主脾性和近期动向的“内部情报”。
“城西的千丝坊?
老牌子,底蕴足,就是规矩多,有点论资排辈。”
顾青在通讯里嘀咕,“南边的幻海阁,冲劲猛,喜欢搞大项目,加班是家常便饭,不过灵丝给得是真大方。
还有北边的琉璃坊,听说他们坊主陈工是个技术狂人,对新人培养很上心,氛围比较宽松,关键是,他们最近在攻关一个情绪修复的前沿课题,我觉得可能适合你。”
我道了谢,将这些信息记下,然后将自己的简历和精选作品,通过加密渠道,分别投递了出去。
我并不急躁,多年的专业素养让我明白,好的织梦师,永远不缺机会。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回应来得极快。
不过两天,几封面试邀请陆续抵达。
其中,千丝坊、幻海阁、琉璃坊赫然在列。
面试过程比我预想的还要顺利。
在千丝坊,老道的面试官试图用几个刁钻的理论陷阱来考验我,我引经据典,对答如流,甚至指出了提问中一个不易察觉的逻辑悖论,让对方刮目相看。
在幻海阁,面试官更看重实战经验,我直接调出两个我独立完成的高难度疗愈梦境案例,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节点控制到后期反馈,讲解得条理清晰,无可挑剔。
“林小姐,你在绮梦阁……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幻海阁的面试主管看着我的履历,意有所指。
我神色平静:“过去的经历,也是一种积累。
我更关注未来能在哪里创造更多价值。”
滴水不漏,又透着自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琉璃坊的面试。
坊主陈工亲自主持,没有太多虚套,直接就一个我作品集里关于“创伤后应激情绪疏导”的梦境设计,和我深入探讨了近一个小时。
从技术细节到人文关怀,两人讨论得酣畅淋漓,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味。
面试结束后不到半小时,三家织梦坊的录用通知几乎同时发到了我的通讯晶脑上。
“千丝坊,高级织梦师,灵丝配额比你在绮梦阁巅峰时高三成,独立项目权限。”
“幻海阁,首席织梦师预备,配额高五成,参与核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