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心理学相关的量表得分,但最醒目的是最后一行——“综合适应性完成度”。
我看到这份档案主人的名字后面,写着:“完成度:60%”。
我又抽出旁边一份档案,编号很靠前。
“完成度:100%”。
100%?
这代表什么?
成功“矫正”?
还是……像那张配型表暗示的,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用途”?
我的手有些发抖,继续翻看。
突然,在一份编号比较新的档案里,我看到了一个更刺眼的东西。
这份档案的“完成度”极低,只有“2%”。
而在评估报告的末尾,“处理建议”一栏里,赫然用红笔写着几个字:“建议:隔离禁闭室,观察期 3 天。”
隔离禁闭室?
联想到小马昨晚提到的“绝对不能出去”,以及那声惨叫……我的后背窜起一股寒流。
这所谓的“完成度”,恐怕根本不是什么适应性评估,而是衡量一个学生被彻底摧垮、或者说被“处理”进程的指标!
100% 意味着终结,而那些完成度低、甚至出现反抗迹象的(比如这 2%),就会被送去禁闭室……接受更残酷的“处理”?
我猛地抬头看向仍在文件柜前翻找的苏晴。
她到底是谁?
她在这里找什么?
是她自己的档案吗?
她的“完成度”,又是多少?
昏黄的灯光下,她的侧脸白得像纸,神情专注而……空洞。
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比在活动室门口感受到的更加阴冷,瞬间攫住了我的心脏。
我盯着苏晴手中那几份泛黄的纸张,昏暗的灯光勉强照亮了封面上印刷的几个大字——《思维重构》、《心理操控》。
大脑像是被冻住了一瞬,随即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了上来。
思维重构?
心理操控?
这他妈根本就是洗脑教程!
难怪那些学生的“综合适应性完成度”会被量化评估,原来他们所谓的“矫正”,就是要把人彻底变成没有思想、任由摆布的傀儡!
100% 的完成度,恐怕就是彻底“产品化”的标志!
“找到了。”
苏晴的声音轻飘飘的,没有任何情绪起伏,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实。
她又从抽屉里随意抽了几份看起来差不多的文件,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拈花,然后将抽屉合上。
整个过程,她甚至没有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