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林夏,请立即前往14号登机口登机。”
广播响起,她合上笔记本,迈着坚定步伐走向未知的危险。
半年后,林夏的“战地日记”系列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
最后一篇《寻找陆远》记录了她发现陆远遗骸的过程,阅读量突破两千万,评论区里无数网友留言:“看哭了,陆远医生值得被记住。”
“我们家附近医院的志愿者说,因为这篇文章,报名无国界医生的人数翻了三倍。”
“我是刚果金的马库,陆远医生救过我。
现在我已经考入医学院了!”
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数百人自发来到陆远墓前献花,从陌生人到医学生,从老人到孩子,他们点燃蜡烛,围成一圈。
视频背景音乐是《星空》,恰如其分。
联合国难民署宣布追授陆远“南森难民奖”,表彰他在保护和帮助难民方面的贡献。
当林夏代表领奖时,全场起立鼓掌。
她没有发表长篇演讲,只是简单地说:“他值得这一切。”
各自归处:秋日的墓园,落叶铺满小径。
林夏提着花篮,远远就看到陆远墓前已经摆满鲜花。
“又有人来过了?”
她问墓园管理员。
“是旁边花店的老板,每天都来。”
老人指了指不远处的小店。
林夏循着指引走去,推门进入,铃铛声响起,一个熟悉的背影正在给花浇水。
“欢迎光临——”陆辰转身,看到林夏时动作一滞,“你回来了。”
花店里装修简单,却温馨舒适,各种花卉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
“你开花店了?”
林夏环顾四周,惊讶不已。
“小时候我和哥哥说过想开花店的。”
陆辰递给她一杯茶,“后来我忘了,他却一直记得。”
林夏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张他们小时候的合影,两个一模一样的男孩子抱着一盆向日葵,笑得灿烂。
“生意怎么样?”
“不赚钱,但很充实。”
陆辰指着窗外,“每次你回来祭拜,我都能远远看见你。
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林夏没说话,只是点点头,接过他递来的一束天堂鸟。
两人心照不宣,不再提起过去。
十年后,纽约,林夏站在普利策新闻奖颁奖台上,台下掌声雷动。
她的系列报道《战火下的孩子》记录了全球冲突地区儿童的生存状况,引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