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今日早朝,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赵将军踏出一步,双手捧着装满证据的匣子,高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近日臣与李正将军彻查朝堂奸佞,已掌握宰相孙弘诸多罪行。”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孙弘站在一旁,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仍强装镇定,厉声喝道:“赵武,你休要血口喷人!
老夫一心为国,何罪之有?”
赵将军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并不理会,而是有条不紊地将证据一一呈给皇帝,详细陈述孙弘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勾结北疆势力、妄图掌控军权等罪行。
每一项罪行都有确凿的人证物证,铁证如山,不容辩驳。
皇帝越听脸色越阴沉,看完最后一份证据后,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声道:“孙弘,你可知罪?”
孙弘“扑通”一声跪地,还想狡辩:“陛下,这都是他们蓄意陷害,臣冤枉啊!”
这时,李正站出来,将他们调查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和盘托出,还列举了数位受孙弘迫害的官员和百姓,他们的遭遇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同情和愤慨。
一些原本被孙弘拉拢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也纷纷倒戈,揭露孙弘的罪行。
在众人的指证下,孙弘再也无法抵赖,瘫倒在地,面如死灰。
皇帝下令将孙弘及其党羽全部拿下,交由大理寺审理。
解决了孙弘这一隐患后,皇帝开始重新商议北疆统帅的人选。
赵将军凭借着在军中的威望和对北疆局势的深入了解,力荐王猛担任北疆统帅。
他详细阐述了王猛的军事才能、丰富经验以及对北疆的熟悉程度,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
最终,皇帝采纳了赵将军的建议,任命王猛为北疆统帅,并命他即刻启程前往北疆。
王猛得知消息后,火速进京面圣,领命而去。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临行前向赵将军和李正发誓,定不负所托,守好北疆。
随着孙弘势力的覆灭和北疆统帅的妥善安排,朝堂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赵将军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场朝堂危机中力挽狂澜,不仅还朝堂一片清明,也为北疆的安宁奠定了坚实基础。
赵国上下,百姓欢呼,官员们也对赵将军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