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进食物里。
一天下午,梧桐里项目组因为一个预算审批问题陷入僵局,气氛压抑。
林晚看到陈默坐在角落,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然压力很大。
会议结束后,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拐进了附近一家她很喜欢的糖水铺,点了一碗“红豆沙小圆子”。
温热的红豆沙熬得起沙,甜度温和,带着陈皮的微香,软糯的小圆子包裹着芝麻馅,一口下去,是熨帖到心底的温暖和抚慰。
林晚舀起一勺,慢慢品味着,心里想着会议室里那个紧绷的身影。
她希望这份食物带来的踏实和暖意,能稍微传递过去一点点。
几乎是同时,正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苦思预算解决方案的陈默,突然感觉到一股温润的甜意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那不是他刚刚喝下的、只有苦涩味的咖啡,而是一种……极其温柔的味道。
红豆的沙糯,糯米圆子的软韧,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陈皮清香。
这股暖意不仅仅停留在舌尖,更像是顺着食道,缓缓地温暖了他有些焦虑的胃和神经。
他紧锁的眉头,不自觉地舒展了些许。
他立刻意识到这味道的来源。
是林晚。
她又在“发送信号”了。
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有人隔空递来了一杯热饮,无声地说了句“放轻松”。
他看着屏幕上令人头疼的数字,心里却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味觉拥抱”而感到一丝异样的平静。
陈默并非不解风情,只是不习惯直接表达。
他的世界更倾向于逻辑和行动。
但他开始留意林晚的“味觉信号”,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含义。
有时是品尝惊艳美食时的纯粹喜悦,那味道会像烟花一样在他口中炸开;有时是吃到普通家常菜时的淡淡怀旧,那滋味带着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属于别人的温暖记忆。
他也开始在无意中“回应”。
他不像林晚那样刻意选择,但他发现,当他专注于工作、内心平静时喝下的白开水,林晚那边似乎能感受到一种“纯净无味”的安宁;而当他因为赶工而啃着干涩的面包时,林晚也仿佛能“尝”到那份单调和疲惫。
一次,陈默因为一个设计细节的突破而心情极好,中午难得地没有吃营养棒,而是去楼下买了一份简单的葱油拌面。
面条劲道,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