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女频言情 > 太子喊我舅?反手送他日不落蓝太平徐妙锦

第10章

发表时间: 2025-04-14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三孙朱允熥品格贵胄,天资聪颖,宽厚仁德,敏而好学,温文得于天纵,孝友因与自然。

式稽令典,载焕徽章,祭告天地,恭诣太庙,授予册宝,立为皇太孙,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奉天殿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朱允熥,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孙。

太子妃吕氏和朱允炆则在东宫内禁足,令其闭门思过。

宫门已经打开,城外的兵马也都返回了各自驻地。

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切似乎都没有变。

只有官场里的人知道,权力阶层发生了“剧震”。

立皇太孙的圣旨,由礼部通过驿站急递发往全国各府县。

与此同时,另一道圣旨也发到了五军都督府。

“擢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明威将军蓝太平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兼任虎贲左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授太子少保衔,柱国,特进光禄大夫。

节制京师内外兵马,三品以下武官任免,无需请旨。”

“开国公,左军都督府佥事常升,兼任府军前卫指挥使。”

“擢升金吾后卫镇抚傅让为金吾后卫指挥使。”

蓝太平此时体会到一个词,叫做“权倾朝野”。

这次事件中,朝野上只死了一个人,就是蒋瓛。

蒋瓛因欺君罔上,构陷忠良,制造冤狱,判处死刑。

这蒋瓛可谓血债累累,在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子上,他是人见人怕的“恶魔”。

但是一旦失势,就是被痛打的落水狗。

圣旨刚宣告完,还在奉天殿内,不知在谁的带头下,满朝文武直接动手群殴他。

不论是大汉将军,还是府军前卫的人,都只是看着。

朱元璋张了张嘴,但看到冷眼旁观的蓝太平,还有已经红了眼的一众官员,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待到众人散去,蒋瓛早已经一命呜呼。

可怜一代特务头子,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

凉国公府“太平,不是老叔说你,哪有造反造一半的?

你可不要低估咱们这陛下,他能从一个要饭的和尚,成为当今天子,这一路走来靠的可不全是运气。”

傅友德忧心忡忡的说。

“傅叔叔,我并没有想造反,最多算是兵谏吧。”

“我只想帮允熥拿回属于他的东西,让咱们淮西父老能够安享晚年而已。”

蓝太平诚恳的说道。

“唉,但是在任何朝代兵谏跟造反性质都一样,结果也是不成功便成仁。

一旦陛下重掌兵权,就是你我的死期。”

“陛下仍坐于堂,如利剑悬于颅啊!”

傅友德久经官场,又跟随朱元璋多年,深知他的心狠手辣,铁血无情。

“陛下已至暮年,他所想不过是大明江山的传承。

他不愿立允熥为太孙,不过是怕我们这些外戚过于强大。”

“现在木已成舟,他还的指着我们为允熥保驾护航。

所以,傅叔叔不用忧虑。”

“咱们不是说了吗?

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目的达到了。”

“您放宽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蓝太平波澜不惊的说道。

“既然大侄子都计划好了,那你就放心大胆的干。

我跟你冯叔叔都坚定的支持你,咱们淮西后辈里你是最能成事的。”

傅友德说的冯叔叔,正是宋国公冯胜。

“多谢傅叔叔,这些日子您也辛苦了。

早点回去歇息,有什么事我让傅让跟您说。”

“好嘞,傅让那兔崽子老叔就交给你了。”

在送走傅友德后,蓝太平靠在椅子上揉着太阳穴。

第一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之所以不杀朱元璋一个是情感上不想。

朱元璋是开国皇帝,重塑中华居功至伟。

另一个就是现在不能杀,否则大明必会天下大乱。

这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否则跟朱棣的靖难之役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明需要平稳的权力过渡,从而避免快速衰落的结局。

“唉,有些事真是急不得。”

蓝太平盘算着,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他记得在洪武三十一年时朱元璋驾崩。

还有六年左右的时间,我必须稳中求进。

这第一件事,就是拥有一支最强的军事力量。

翌日早朝朱元璋依旧端在龙椅上,朱允熥也穿着明黄的团龙服立在一侧。

他现在位居东宫,需要学习治国理政了。

武将以蓝太平为首,文官则以刘三吾为尊。

大殿上气氛怪异,朱元璋神色阴郁。

朱允熥显得不知所措,求助的看向蓝太平。

蓝太平则暖心一笑,示意他不要紧张。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殿前太监唱道。

“陛下,老臣有事上奏。

既然太孙名分已定,那皇次孙朱允炆殿下也到了该册封的年纪了。”

“还望陛下早日册封,让皇次孙殿下就藩,也好为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听完刘三吾的话,朱元璋表情微动。

“哦,你有何建议?”

“臣以为,可封朱允炆殿下为吴王,封地为凤阳。”

朱元璋听完,斜眼看向蓝太平。

只见他面无波澜,似乎没有听出其中深意。

“可有人有不同意见?”

面对朱元璋的问话,蓝太平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朱允熥也是低着头不说话。

倒是其他淮西武将纷纷不满,但见蓝太平没有任何表示,也只能干着急。

“臣赞同。”

黄子澄第一个跳出来同意。

齐泰,詹微等文官也纷纷表态支持。

朱元璋略一思量,“好,那就封允炆这孩子为吴王,封地就选中都凤阳。”

“吾皇圣明。”

刘三吾等人沾沾自喜,忙着谢恩。

“末将有事启奏。”

蓝太平突然出列。

“你有何话说?”

朱元璋没有好脸色的问。

“陛下,末将想筹建火器局。”

“末将从征数年,发现我明军火铳有诸多劣势,发射慢,威力小,射程短,怕阴雨天气。”

“在与北元对战中,常因火药返潮无法发射而贻误战机,导致伤亡惨重。”

“少将军,这火器本就怕潮湿。

草原天气无常,特别是夏季雨水充沛,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

工部侍郎严震直说道。

他分管“兵仗局”,军械的制造归他管,这其中就包括火铳,火炮。

“严大人所说不错,所以末将想把火器制造从兵仗局分离出来,成立火器局,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毕竟造出的火器都是军队使用,由我们主导会更利于火器的研发和改进。”

蓝太平可谓言辞恳切。

“这,这不合规矩吧。

而且,这样以来每年工部的预算也不好做。”

严震直官声不错,只是有些刻板与保守。

“预算方面严大人不必操心,五军都督府会负责火器局所有的预算支出的。”

“那老臣无话可说,一切请陛下圣裁。”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办吧。”

朱元璋兴致缺缺,摆了摆手。

“退朝。”

殿前太监唱道。

蓝太平走出午门,刚上马车常升也掀帘子进来了。

“你怎么不骑马了?”

蓝太平疑惑的问道。

“这不找你有事吗?

你是咋想的,封朱允炆为吴王,你为何不反对?”

“难道你不知道,这吴王可是陛下当年的封号。

而且,还给他的封地竟然是凤阳。

这可是大明的中都,龙兴之地啊。”

面对常升机关枪式的连问,蓝太平不以为意的拿起茶壶喝了口。

吴王又如何,历史上建文帝封朱允熥为吴王,还不是一直被圈禁。

即使后来朱棣当了皇帝,依然是被圈禁至死。

“让他们母子早日离开东宫,岂不是更好。

允熥都是太孙了,给他个吴王还怕他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说的也是。”

常升夺过茶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又把茶壶塞给他。

紧接着掀起帘子,“我回东宫布置一下,这些日子要加强防范。”

常升跳下车,朝着东宫走去。

蓝太平欣慰一笑,常升这舅舅越来越称职了。

“公子,回府吗?”

蓝雄山在帘子外问道。

“去城外,虎贲左卫大营。”

“是。”

蓝雄山挥动鞭子,马车向城外走去。

筹建“火器局”的同时,他要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神机营”。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火器很快将成为战场的主角。

一支能够熟练运用火器,并且装备精良的军队,将是无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