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贪污漩涡。
某日,刑部接获一份匿名举报,直指白逸尘在江南盗窃案中私吞赃物、中饱私囊。
尚书大人深知此案敏感,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遂将白逸尘唤至密室,以沉稳之态告知:“有人举报你贪墨,本官念及你往日功劳,特给你自证清白的机会。
三日之内,你须查清举报来源,还自己清白,否则,刑部也保你不住。”
白逸尘心中雪亮,这显然是有人蓄意陷害。
回到住所,他陷入沉思,意识到自己已陷入险境。
窗外,夜幕低垂,风雨欲来,恰似他此刻的心境。
李文轩与张逸风闻讯赶来,李文轩面色凝重:“逸尘,举报信的笔迹与赵弘义往日手札极为相似,我怀疑是他暗中搞鬼。”
张逸风则愤愤不平:“这赵弘义也太心急,定是见你在刑部风头太盛,忍不住动手了。”
白逸尘点了点头,心中已有打算。
他决定先从内部瓦解赵弘义的势力。
翌日,他故意在刑部同僚面前,言辞激昂地谈论此案,观察众人反应。
果不其然,有几人听闻此案,神色慌张,欲言又止。
白逸尘心中暗记,这些人才是赵弘义安插在刑部的眼线。
下班后,白逸尘独自前往长安城最繁华的酒楼。
他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壶酒,静静等待。
不多时,一个身着便服、面露焦虑的中年男子匆匆走进酒楼,四处张望后,来到白逸尘桌前,低声说道:“白大人,您让我查的事有眉目了。
那封举报信,是从赵弘义府上的暗道送出的,每日辰时,都有个小厮将信投入刑部外的官邮筒。”
白逸尘心中一喜,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如何得知?”
男子答道:“小人是赵府马夫,那暗道的机关就设在马厩旁。
这几日,我见小厮鬼鬼祟祟,便跟了出来。”
原来,白逸尘故意在刑部散播消息后,便暗中联系了赵府的内线,此乃他早年在江南办案时结识的旧友,如今在赵府做杂役。
掌握了关键线索,白逸尘并未急于行动。
他深知,此案牵扯甚广,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
于是,他决定先稳住赵弘义。
次日上朝,白逸尘在朝堂之上,突然向赵弘义行礼道:“赵大人,近日刑部接获匿名举报,事关重大,逸尘斗胆请赵大人协助调查,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