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的话。
6 林晓萌拆除?
这、这地方也要拆除?
米粒不相信。
当初选择在这里建房,他是看过风水的。
虽说他不懂什么狗屁风水,但他一见到电厂西面那块地儿,他的风水知识就像地陷一样开了个口子。
开阔、敞亮,这里还没有人家,就会避免复杂的邻里关系。
尤其东面就是电厂的灰场,这才是根本,这才是他把住屋选择在这里的原因。
这灰场可了不得,只要稍有个风吹草动,那煤灰就会铺天盖地的涌起来,把整个小屋罩住。
小屋就像穿了一身盔甲一样,严严实实的被包裹起来。
这是上个世纪的时候。
谁会想到这里还有人居住?
就算有人见到了米粒从小屋出入,还以为他是着急要找地方解决内急的问题呢。
这样说来,煤灰倒成了小屋的士兵了。
有了这么多战士的保护,米粒认为把家安在这里才是最安全、可靠的,也是高枕无忧的。
有了住房,有了工作(捡破烂就是他的工作),也就是有了保障。
备战、备荒、为婆娘。
不是因为婆娘,他也不会这么坚强,所以说,一个坚强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作支撑。
支撑米粒背后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林晓萌。
米粒和林晓萌不能说是两小无猜,起码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在她十岁那年,由于丹江水库需要拦坝,建设水利发电厂,她和她的家人一起移民到了米家湾。
那一年,他也十岁,两人就在米家湾小学同一个班级里上学,然后又一起考上镇初级中学。
那时候实行的是春季升学制,初中升高中考试之后,两人都是没希望上高中的,也就没有啥压力,两人一起约到公社去玩。
正好赶上腊月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
其实那时候年货也没有什么要准备的,猪都是生产队统一杀统一分的肉,粮食和蔬菜都是地里长的,也是生产队分的,无非是买点点心果子称点糖,爆点米花来条烟,再打上一壶散酒就行了。
当然还得给孩子们扯几尺布做一身新衣,买一挂鞭,从中间拆开,团年的时候崩一半,初一早晨再崩另一半。
门神可以不买,找人写一张福字贴上即可,但毛主席像必须得买,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
林晓萌发现写对联的生意特别红火,就撺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