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做行商攒下一些家业,到闫大叔这一辈,家中仍有二十亩良田。
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丰年粮仓满,荒年不饿肚。
三年前,闫大郎闹着要读书,他爹娘拗不过,就让他跟着村里的老童生启蒙。
他竟然读得很好。
三年不到,老童生就说没什么能再教他,如果能去县里的私塾,保管能考上秀才。
闫家爹娘咬咬牙,将十亩田地卖了二十两,准备年后送他去私塾。
如今,卖地的钱被拿去赎了我,闫家已是捉襟见肘,得想个办法才行。
2自古涉及银钱,无非开源节流。
说到开源,在现代,我不过是一个考公失败,靠着亲妈棺材本资助,开了家服装店混饭吃的普通人。
翻遍原生记忆,唯一能拿来糊口的,也只有刺绣和做衣服的本事。
可惜我一没本钱,二没人脉,甚至没有自由的身份,想赚钱谈何容易。
来到规则迥异的异世,先苟住才是第一要务,当务之急是要先融入闫家的生活。
正值春耕,天刚蒙蒙亮,村里人已经扛着爬犁挑着担子,往田地去。
我用粗麻布将头脸包住,只露出眼鼻。
闫家四口正准备去田里,见我这身打扮,均是诧异。
闫大郎快步上前:“梧娘,你不用跟我们下地,这不是你能做的。”
我侧身绕开闫大郎,面对闫家父母道:“小妹都能下地做活,作为闫家的一份子,我当然也能做。”
三五天下来,多了一个劳力的闫家,不仅春耕进度没有跟上,还在第五日傍晚请了隔壁村的郎中上门。
给村里的老妇人小媳妇们闲时嗑牙增添了不少谈资。
村口大槐树下。
扒野菜的李嫂子道:“闫家那儿媳妇长得真不赖,那胳膊腿比刚出锅的白面馒头还白。”
旁边编草篮的刘婶子道:“好看不中用。
新媳妇前脚插秧苗,闫家小妮子后脚扶,就这样,第二天闫家水田里还能浮起好多秧苗。”
一群女人哄堂大笑。
李嫂子眼尖,远远看见从地里回来的闫大娘。
赶紧朝着大家打眼色。
闫大娘回家后,气不打一处来,拽着闫大郎就开始数落:“败家玩意儿,不跟爹娘商量,就敢花掉二十两银子,现在念私塾的钱没了,家里还多张吃饭的嘴,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言罢,一屁股坐地上开始哭天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