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可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傍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阿念还要洗衣做饭,照顾父亲。
夜晚,当父亲入睡后,阿念就着昏暗的灯光,编织着草筐。
这是她从村里老妇那儿学来的手艺,编好的草筐可以拿到集市上换些钱。
她的手指常常被草茎划破,鲜血渗出,可她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又继续。
日子在艰难困苦中一天天过去,阿念也在这无尽的磨难中愈发坚强。
然而,命运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支教老师,听闻了阿念的遭遇后,对她十分同情。
支教老师不仅经常来帮阿念照顾父亲,还送来了一些学习用品,并鼓励阿念不要放弃学习。
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阿念重新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
每晚做完家务,她便借着微弱的灯光,如饥似渴地学习。
那些书本仿佛成了她黑暗生活中的一丝微光,让她看到了一丝改变命运的希望。
尽管生活依旧艰难,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未知,但阿念心中有了信念,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为了自己,也为了父亲,她要在这绝境中闯出一条路来。
第六章:希望破灭,再度沉沦阿念在支教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心中的希望之火越燃越旺。
她一边辛苦操持家务、照顾父亲,一边挤出时间刻苦学习,每一点知识的积累都让她觉得离美好的未来更近一步。
然而,好景不长。
支教老师的任期结束,不得不离开村子。
老师走的那天,阿念站在村口,泪水潸然。
老师安慰她会一直关注她的情况,有机会还会回来帮她,可阿念心里明白,这或许只是安慰之词。
老师走后,阿念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更加艰难。
没有了老师偶尔的帮衬,家中的事务愈发繁重,她常常累得精疲力竭,却还要强撑着学习。
祸不单行,村里一些流言蜚语开始蔓延,说阿念接受老师帮助是别有所图,还说她不务正业,一个女孩子家不好好干活却想着读书。
这些恶意的话语如冰冷的箭,射向阿念。
同村的人也受流言影响,对阿念的态度变得冷漠甚至鄙夷。
阿念满心委屈,却无处诉说。
而此时,父亲的伤势因没钱继续医治,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开始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