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在刘秀才苦心经营下,凭借早年他所学学问,再加上本来的一点小聪明。
做起生意来倒是得心应手,每天都能赚些小钱。
日积月累之下刘秀才和言氏的日子开始蒸蒸日上。
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了。
日子过的好了之后,就和附近乡里乡绅的熟络了起来。
刘秀才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
俗话讲“穷时无人问,富时有远亲。”
刚住进来的时候,大家都看他是个穷酸秀才。
对他爱理不理的,秀才是读书人,尤其爱面子。
人不理他,他也不理人。
可日子逐渐好转了起来之后,也把祖屋做了装潢。
穿着开始体面起来。
就有人陆陆续续地来刘家攀亲交友了。
刘秀才看着别人给他面子,也不好不兜着。
刘秀才特别享受别人恭维他的感觉,渐渐的,身边的狐朋狗友多了起来,饭局也多了起来。
以前每天都按时回家的刘秀才,这些日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而且回家开始变得醉醺醺的。
言氏虽然心里颇有微词,言氏知这些年夫君打拼不易,也体谅夫君内心的憋屈。
生活刚有起色,便让夫君肆意放纵一下。
言氏偶尔会被夫君打呼吵醒。
渐渐的,两人开始有了一些口角。
但总体来说,两人依然相敬如宾。
言氏心里颇有微词。
言氏和刘秀才也抱怨过几次,刘秀才每次都对她表示抱歉,但就只改正一段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又会醉醺醺的回来。
言氏渐渐的不胜其扰。
还好,言氏也和周围的邻居的三姑六婆熟络了。
大家互相抱怨日常一起洗衣做饭。
言氏也能发现,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里的女人对自己生活现状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烦恼和抱怨之处。
言氏是个聪慧,温婉的女人。
摆好了平常心之后,对于刘秀才的所作所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她相信自己的夫君,自己和他的生活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刘秀才也并非是蛮横之人。
他也体察到言氏的不容易,以及对他的体谅。
日常生活中,他也开始学会婉拒很多朋友的酒局邀约。
就几天前,他还攒了一笔钱,将近年节,给夫人买了几件舒适美丽的衣物还有好吃的。
言氏收到衣服和吃食,过往的小小不愉快在心里顿时烟消云散。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刘秀才越混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