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只在特定圈子里有价值,想快速变现不容易。
手稿……对别人来说,大概就是一叠废纸。
“可能……画集稍微值点钱?
手稿……应该没人要么。”
“很好。”
他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地写着什么。
“帆布袋的特征?
除了米色和乐队Logo。”
“呃……有点旧了,边角有点磨损,带子是深棕色的。”
“今天图书馆的人流量如何?
你离开座位时,周围熟悉的人多吗?”
“下午人挺多的,都是期末复习的学生。
我不确定有没有认识的人注意到我……你离开座位去洗手间和打水时,返回座位的时间间隔大概是多久?”
“去洗手间可能……五六分钟?
打水很快,两三分钟吧。”
……他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问得极其细致。
时间、地点、人物、物品特征、环境因素、我的情绪状态……仿佛我不是丢了东西,而是卷入了一场什么复杂的案件。
我从一开始的抓狂,到中间的懵逼,再到后来的……麻木。
我哥他,是认真的。
他真的在用一种我无法理解的方式,来“侦破”我的失物事件。
等他问完所有问题,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
他合上本子,推了推眼镜。
“初步分析完成。
走,我们去‘案发现场’。”
<“……”我感觉自己像个被牵着鼻子走的傻子,但看着他那副笃定又专注的样子,拒绝的话竟然说不出口。
3 犯罪心理学侧写?
目标区域锁定!
章节三:犯罪心理学侧写?
目标区域锁定!
我们重新回到了图书馆三楼,那个我待了一下午的靠窗长桌区域。
虽然已经过了闭馆时间,但楼层管理员还没来清场锁门。
灯光依旧亮着,只是空无一人,显得有些寂静。
我哥站在我之前坐过的椅子旁边,再次开启了他的“勘查模式”。
他先是模仿我当时的坐姿,然后又模拟我把帆布袋挂在椅背上的动作。
接着,他站起来,像个幽灵一样,在那片区域来回踱步。
他的视线扫过桌子底下,椅子缝隙,旁边的书架,甚至……天花板?
“哥,你在看什么?”
我忍不住问。
“寻找视觉盲区和潜在的‘作案’路径。”
他淡淡地说。
“作案?
谁作案啊?”
我哭笑不得。
“我们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