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这是比上次更危险的融合体,人类工业与黑雾污染的共生体。
林雾激活潜水服的星砂屏障,透明光盾却在触须撞击时泛起裂纹。
她看见钻头内部卡着块眼熟的金属牌:1983年科考队的编号“07”,正是外婆当年的工牌。
“它们在吞噬历史锚点!”
她向老陈发送紧急坐标,“这些触须在吸收郑和船队的星砂记忆!”
千钧一发之际,水面突然炸开银蓝色的光瀑。
机械触须如遇强酸般蜷曲,露出后方游来的巨型生物——不是机械,而是真正的星砂鲸,半透明的躯体里流动着银河般的星砂,额间嵌着完整的导航星砂,正是郑和船队浮雕上的银鲸原型。
“那是初代岛主驯养的星砂鲸……”莱拉的声音带着哽咽,“三百年前为保护最后一批锚点船队,它自愿被黑雾侵蚀,却在人类的工业数据里坚持到了现在。”
星砂鲸发出绵长的鲸歌,与潜水服内置的磷灵歌谣产生共振,海底的星砂导航仪应声升起,在触须群中开辟出金色通道。
回到科考船时,实验室的培养皿正在震动。
郑和船钟上的残片与林雾的吊坠拼接成完整的导航星砂,投影出的星图不再是单一海域,而是覆盖全球的星砂锚点网络——北极圈的极光里藏着雪山星砂的光辉,亚马逊河底沉睡着森林星砂的根系,甚至在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流沙星砂正与人类的石油钻井形成微妙平衡。
“我们一直在错误的方向寻找。”
林雾指着星图上闪烁的光点,“星砂锚点不是固定的岛屿,而是每个时代相信两个世界共存的人。”
她想起在鲸骨岛遇见的流沙少女,现在才明白,对方的机械义肢其实是19世纪蒸汽朋克风格的装置,正是某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守桥人留下的遗产。
三日后,文物局发来加密邮件:“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发现了由星砂构成的‘时间珊瑚’,其生长周期与人类重大科技突破完全同步。”
附件的照片里,荧光珊瑚的枝桠上凝固着1969年登月舱的倒影、2000年互联网的数据流,以及三个月前她修复星砂锚点的画面。
莱拉的投影首次在现实世界的日光下显现,海蓝色的发梢滴着星砂而非海水:“当人类用纯粹的好奇心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