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贾珍贾琅

第五十八章 正中下怀

发表时间: 2025-04-28

秦可卿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清楚的,受限于身份,秦可卿能且只能做个贾琅的地下情人,所以秦可卿是不可能获得什么名分的。

对此秦可卿也并未在意这些,对于她而言,能够保证自己的安稳生活,还能顺带着帮扶一下娘家,这已经很好了。

至于其他的,根本就不重要。

贾琅温和的抚摸了一下秦可卿的秀发后说道。

“你放心,今后我会好好待你的。”

“妾身谢过公爷。”

在得到了贾琅的承诺之后,秦可卿也是心满意足了。

一夜风流无需多言,转过天来,贾琅早早便离开了秦可卿的房中,而后便安排了一下,给秦家送去了五百两银子和一封推荐信。

贾琅用自己的名帖将秦钟推荐到了白鹿山书院就读。

白鹿山书院是京师附近赫赫有名的学堂,多少才子大儒,都曾在白鹿山书院求学。

秦可卿转过天来便收到了老父亲秦业捎来的口信,在得知贾琅对自己娘家的事情如此上心,安排的这般到位妥当之后,秦可卿对于贾琅更加的心怀感激。

时间一晃,转眼便到了赴宴的日子。

应国府上,应国公张壁正和夫人刘氏一起聊着天。

张壁略显无奈看向夫人说道。

“夫人啊,你可真会给我出难题。”

“回来若是宁国公误会了,这多尴尬啊。”

刘氏摊了摊手说道。

“我那老姐姐这么多年都没跟我开过口,就这次找上了我,我怎么好意思驳她的面子呢。”

“话又说回来了,咱们这又不是拉郎配,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成与不成的,全在他们两家,咱们不过是牵线搭桥而已。”

“宁国公不至于这么小气吧。”

张壁微微点头后说道。

“这倒是,算了,就这么着吧。”

“等会儿宁国公来了,我呢,先探探他的口风,若是他有意的话,那一切都好说。”

“若是他没这个意思,我就果断掐断话题,窦家的人也不用再出来了,免得双方面子都过不去,你说呢。”

刘氏思考了一番后说道。

“那好吧,我听你的。”

夫妻二人商议了一番后,小厮来到正堂行了一礼后说道。

“公爷,夫人,宁国公到了。”

张壁淡然说道。

“知道了。”

“夫人,你先回后宅吧,我去迎一迎宁国公。”

“好。”

刘氏回了后宅后,应国公也是起身往外走去。

虽然说应国公已经年过花甲,且之前是贾琅的上官。

但是官场之上,从不以年纪分尊卑。

如今贾琅和应国公都是国公爵位,且应国公这次凯旋之后已经进入了半退休状态,而贾琅则是实权在握。

所以应国公也没有摆什么老前辈的架子,很是坦然的就出去迎接贾琅了。

等来到了府门口后,贾琅也下了马车。

两人不约而同拱手一礼后笑着说道。

“公爷。”

贾琅则是连连摆手说道。

“大帅,您可是折煞我了,在您面前,我不过是个后生晚辈,怎敢当您如此称呼。”

应国公轻笑一声说道。

“好了,你也不必过谦,北疆之战,你厥功甚伟,若非是你,只怕北疆糜烂,老夫这颗人头能不能保住都是两可,更别说凯旋回朝了。”

“这样吧,老夫比你年长些,既然不以官职爵位相论,那老夫拖个大,喊你一声贤侄,这总可以了吧。”

贾琅听后笑了笑说道。

“如此甚好,伯父,请。”

“请。”

两人说笑便进入了府邸。

对于应国公这般的称呼建议,贾琅倒也没有被占便宜的感觉,毕竟贾琅的父母若是活着,也才不到六十。

反观应国公,年过花甲,头发胡子全白了,贾琅喊一声伯父,不说占便宜,肯定是没吃亏。

在两人来到了正堂之后,丫鬟奉上茶水茶点,随后应国公把丫鬟下人打发了下去,和贾琅聊起了家常。

应国公微微一笑说道。

“贤侄啊,你回京比我早一段时间,如今家里都安顿好了吧。”

贾琅点了点头后说道。

“承蒙陛下如天恩德,对我封赏有加。”

“如今家里的事情还算和睦,我也能腾出手来,整顿一下殿前司了。”

应国公略一思考后说道。

“殿前司不比边军,情况要复杂不少。”

“贤侄处理殿前司的事情,便不能如同在边军治军一般了,得刚中带柔。”

“我们家老二,也在殿前司任职,改日我让他去宁国府拜访你,你们聊聊殿前司的事情。”

贾琅听后轻笑一声后说道。

“那感情好,我还正发愁没有合适的人来掌握殿前司的具体情况呢,伯父这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应国公摆了摆手说道。

“谈不到谈不到,你们年轻人多亲多近,我老了,以后还是得看你们的。”

两人聊了聊殿前司的事情后,应国公也是很有耐心的给贾琅梳理了一下脉络。

在聊了会儿天后,应国公兜兜转转,也终于是聊到了正事儿上。

“贤侄啊,我记得你今年也十七岁了吧。”

贾琅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

应国公有些感慨说道。

“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十七岁的年纪,便已经以军功获封公爵,不说是后无来者,称得上前无古人了。”

“功业已成,再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为宁国府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如此一来,你父母泉下有知,也定会深感欣慰啊。”

贾琅听后有些唏嘘说道。

“伯父说的极是,唉,家慈家严早早亡故,若是他们如今还在,该有多好。”

应国公轻轻拍了拍贾琅的胳膊后说道。

“生老病死,乃是命中定数,我等凡人,左右不得。”

“你能做的,就是将宁国府传承下去,光宗耀祖。”

“说来你也到了适婚之龄了,有打算过成婚之事吗?”

方才那一句,贾琅并未在意,但是应国公这句话一说,贾琅心里便瞬间明白了,应国公这是故意话赶话说到了这里啊。

贾琅略一思考后说道。

“伯父,应国府也属开国四王八公之列,虽然说宁国府之前和应国府来往不多,但宁国府的情况,想来伯父也了解。”

“我大哥倒行逆施,搞得宁国府声名狼藉,再加上父母早丧,府中也没有长辈操持此事。”

应国公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你是你,贾珍是贾珍,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陛下圣明烛照,已经将贾珍父子流放数千里,终生不得回京,他们对你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乃人伦之事。”

“你若是有成婚之意的话,我为你说一户人家,看看可合乎你的心意。”

听完应国公的话,贾琅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今日应国公是来为自己保媒拉纤的。

看应国公铺垫了这么久,多半也是担心事情不成反倒让自己厌烦。

有应国公这个态度,贾琅也没什么担心的了,随后贾琅看向应国公说道。

“伯父肯为我操持婚姻大事,我十分感激,只是不知女方是哪家千金啊?”

应国公微微一笑后说道。

“说来你也应该认识,礼部尚书窦世枢大人的侄女,户部侍郎窦世英的嫡女窦昭姑娘。”

听到这里,贾琅也是有些诧异,好家伙,这窦家路子这么野嘛,直接托人托到了应国府。

没听说窦家跟应国府有什么联系啊。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之前贾琅故意和窦家兄弟结交,为的就是让窦世枢心动,主动的撮合自己和窦昭。

毕竟窦昭是实打实的九重紫一号大女主,这要是拿下了,签到奖励必然是非常丰厚。

而且贾琅对窦昭的性格还是很满意的,不仅爱憎分明,而且很有能力。

如今应国公帮着窦家牵线搭桥,倒也省却了贾琅许多的功夫。

窦家能主动找上贾琅,剩下的基本贾琅点个头事情就成了。

贾琅略一思考后看向应国公说道。

“伯父,要说这件事情也真是凑巧。”

应国公听后赶忙询问道。

“怎么说。”

贾琅轻笑一声说道。

“说来我与窦姑娘也有数面之缘,印象深刻。”

“窦姑娘温婉贤淑,举止大方,言谈得体,不卑不亢,一看便有大家闺秀的风采。”

“我心生好感,只是一来家中没有长辈操持,二来也没有合适的人在中间牵线搭桥。”

“不想今日伯父居然说起了此事,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应国公有些惊讶,而后笑了笑说道。

“是嘛,若真是如此,郎有情妾有意,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贤侄,不瞒你说,这件事是窦姑娘的祖母帮着操持的。”

“她跟你伯母有旧交。”

“你伯母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有些担心呢。”

“毕竟窦家虽然也算得上显赫人家,但是跟宁国府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没想到你居然也中意窦家姑娘,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嘛。”

贾琅微微点头后说道。

“也真是巧合,说起来宁国府虽然传承百年,但毕竟是武勋世家。”

“若真能和窦姑娘这种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结亲,也能给宁国府带来一份儒雅之风,我求之不得啊。”

应国公眼看着事情这般顺利,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你这番话,我也就踏实了。”

“你放心,贤侄,这个媒人我做了。”

“今日窦姑娘和崔老太太就在我府上,这样吧,你和窦姑娘见个面,顺便也让老太太看看你,你意下如何?”

贾琅轻笑一声说道。

“客随主便,听伯父安排。”

随后应国公便起身到了外边,吩咐丫鬟到后宅通报一声,请崔老太太和窦昭到前厅来。

后宅之内,今日的窦昭精心打扮了一番,本就姣好的面容在精致华贵的服侍映衬之下,更加美艳不可方物。

此时的窦昭正乖巧的坐在一旁,听着刘氏和崔老太太聊天。

刘氏看向崔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姐姐,别着急,我们家老头子办事情还是很稳妥的。”

“我估计很快就有消息了,咱们稍安勿躁啊。”

崔老太太点了点头后说道。

“这次的事情给你们两口子添麻烦了啊。”

刘氏摆了摆手说道。

“这算什么麻烦啊,我们两口子不过是牵线搭桥,成与不成的,还要看宁国公和窦家。”

“再说了,昭儿生的这般亭亭玉立,又端庄大方,有这么好的条件,寻一个如意郎君还算得上难事嘛。”

一旁的窦昭听后俏脸一红赶忙说道。

“夫人谬赞了,窦昭当不得夫人这般夸赞。”

刘氏轻笑一声说道。

“你这孩子,还不好意思了。”

崔老太太笑了笑说道。

“女儿家嘛,面皮嫩儿。”

就在几人闲聊之时,丫鬟走进了房中来到了刘氏跟前耳语了两句,刘氏听后顿时便露出了笑容。

崔老太太见状有些好奇问道。

“怎么,出什么事了吗?”

刘氏看向崔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姐姐,我这里可要先给你道喜了。”

崔老太太赶忙问道。

“怎么说?”

刘氏喜笑颜开说道。

“我们家老头子方才跟宁国公聊了聊终身大事,提了提昭儿。”

“你知道宁国公怎么说嘛。”

“宁国公说他对昭儿印象深刻,很有好感。”

“只是碍于家中无长辈操持,又找不到合适的介绍人,所以才暂时搁置了。”

“我们家老头子这一说,可谓是正中宁国公下怀啊,这件事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崔老太太一听顿时喜出望外,窦昭也是露出了笑容,但很快又化作了羞涩,害羞的低下了头。

刘氏接着说道。

“老姐姐,咱们也别在这坐着了,走吧,去前厅,一起见见你未来的孙女婿吧。”

崔老太太此时心情只能用惊喜两个字来形容。

在此之前,她其实对这桩婚事没报什么希望,只不过为了让孙女不留遗憾,所以才托付到了应国公夫人面前。

但万万没想到,宁国公和自家孙女却是彼此互生好感,颇有情投意合的意思,这怎么不让崔老太太开心呢。

崔老太太独居多年,后来窦昭来到了崔老太太身边之后,老太太可谓是满腔的慈爱灌注到了窦昭的身上。

如今眼看孙女喜得佳婿,崔老太太心里不舍孙女的同时,也由衷的为孙女有个好的归宿感到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