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清照李清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成李清照后,我在大宋闹翻天李清照李清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明德如是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来,拉着我的手说:“小姐,咱们以后别再写那些惹人非议的诗词了,太危险了。”5情定昭时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莺儿,我明白你的担心,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如果因为害怕就放弃,那才是真正的危险。”看着她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心里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风波过后,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李清照和她的“离经叛道”之作。有人在茶楼里摇头叹息,说好好的才女误入歧途;也有人在胭脂铺前窃窃私语,好奇这个敢与世俗叫板的女子究竟是何模样。而我的女子诗社,非但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解散,反而有更多女子慕名而来。一天午后,诗社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雅集。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宣纸上,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茶香。突然,一个身着月白色襦裙的女子匆匆而入,她的发丝有...
《穿越成李清照后,我在大宋闹翻天李清照李清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来,拉着我的手说:“小姐,咱们以后别再写那些惹人非议的诗词了,太危险了。”
5 情定昭时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莺儿,我明白你的担心,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
如果因为害怕就放弃,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看着她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心里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风波过后,汴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李清照和她的 “离经叛道” 之作。
有人在茶楼里摇头叹息,说好好的才女误入歧途;也有人在胭脂铺前窃窃私语,好奇这个敢与世俗叫板的女子究竟是何模样。
而我的女子诗社,非但没有因为这次事件而解散,反而有更多女子慕名而来。
一天午后,诗社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雅集。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宣纸上,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茶香。
突然,一个身着月白色襦裙的女子匆匆而入,她的发丝有些凌乱,脸上却带着坚定的神情。
“我叫沈清婉,久闻易安姐姐大名,今日特来请教。”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紧张。
我起身相迎,为她斟了一杯茶。
沈清婉捧着茶杯,目光中满是敬仰:“姐姐的诗词,字字句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我自小被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我偏爱读书写字。
父亲为此大发雷霆,将我的书都烧了……” 说到这里,她的眼眶泛红。
我握住她的手,轻声说:“清婉妹妹,不必难过。
在这里,你的才华不会被埋没。”
从那以后,沈清婉成了诗社的常客,她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让众人眼前一亮。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诗社逐渐步入正轨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
一日清晨,我正在书房研读典籍,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打开门一看,只见一群手持棍棒的壮汉堵在门口,领头的是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
“李清照!
你写的那些东西害得我家娘子整日吵着要读书,好好的家都快被你搅散了!
今天我非要给你点教训!”
那男子恶狠狠地说。
壮汉们举着棍棒就要往里冲,莺儿吓得躲在我身后直发抖。
千钧一发之际,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一个身着玄色劲装的男子骑着马疾驰而来,他翻身下马,挡在我面前。
“光天化
以吟诗作画,抒发志向,女子为何不可?
难道女子就只能困于深闺,碌碌无为?
诗词本就是用来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的,我写的都是心中所想,何错之有?”
我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不少人的掌声,尤其是那些同样渴望展现自我的女子。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子受到我的鼓舞,开始尝试创作诗词,表达自己的想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在宋代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我成立了一个女子诗社,定期举办雅集,和姐妹们一起探讨诗词,交流心得。
我们的诗社在汴京城渐渐有了名气,吸引了许多才女加入。
我还利用自己对现代知识的了解,教姐妹们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天文常识。
她们对这些新奇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学习的热情高涨。
在与朋友们的相处中,我也发现了宋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女子地位低下,婚姻不能自主;科举制度虽然给了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但仍存在不少弊端。
我把这些想法都写进了诗词里,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有一天,柳小姐慌慌张张地跑来告诉我:“易安姐姐,不好了!
有人向官府告发你写的诗词蛊惑人心,煽动女子反抗夫权,官府可能要来找你麻烦!”
我听了,心中一惊,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我对柳小姐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写的都是事实,何惧之有?
如果因为说实话就要被治罪,那这个世道才是真的病了。”
果然,没过多久,几个官差就来到我家,将我带到了官府。
公堂上,县官一脸严肃地看着我:“李清照,有人状告你写的诗词妖言惑众,扰乱社会秩序,你可有何辩解?”
我不卑不亢地回答:“大人,小女子所写诗词,皆是有感而发。
女子亦有思想,亦有才华,为何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不过是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女子的价值,这何错之有?”
县官听了,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如今世道讲究纲常伦理,女子不应抛头露面,更不应发表如此言论。
念你初犯,且才情出众,此次便从轻发落,日后不可再犯。”
我谢过县官,走出官府。
虽然这次有惊无险,但我知道,前路必定充满荆棘。
回到家中,莺儿红着眼眶迎上
日之下,竟敢聚众闹事,还有王法吗?”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众人。
壮汉们被他的气势震慑,有些犹豫。
那中年男子色厉内荏地喊道:“你又是何人?
少管闲事!”
“我乃开封府捕头陆昭,奉命巡查。”
男子亮出腰间的令牌,众人见状,顿时作鸟兽散。
我松了一口气,连忙向他道谢。
陆昭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一丝欣赏:“易安姑娘大名,在下早有耳闻。
姑娘这般胆识,令人钦佩。”
从那以后,陆昭时不时会来诗社转转,说是 “例行巡查”,实则是对我们的活动很感兴趣。
他虽不通诗词,却总能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独到的见解。
随着与陆昭接触的增多,我发现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感。
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在我遇到困难时总能及时出现。
而他看我的眼神,也渐渐多了几分温柔。
就在我以为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时,又一个噩耗传来。
朝廷下了一道禁令,禁止民间女子结社集会。
这对我们的诗社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诗社的姐妹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愁云满面。
<“难道我们真的要放弃吗?”
沈清婉红着眼圈问。
我握紧拳头,坚定地说:“不!
我们不能就这样认输。
既然明着不行,那我们就暗中活动。”
于是,我们将诗社转入地下,每次集会都选在不同的隐秘地点。
陆昭得知此事后,也暗中帮了不少忙。
他利用职务之便,为我们提供消息,还帮忙寻找安全的场地。
在他的帮助下,诗社虽然艰难,但依然坚持了下来。
一日,陆昭神神秘秘地找到我,说有个好地方可以让我们举办诗会。
他带着我和诗社的姐妹们来到城郊一座荒废的寺庙。
寺庙虽已破败,但庭院中的古梅却开得正盛,暗香浮动。
“这里平时少有人来,很安全。”
陆昭笑着说。
我们在梅树下摆开桌椅,吟诗作对,好不快活。
看着姐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心中满是欣慰。
陆昭站在一旁,看着我,欲言又止。
我走到他身边,问:“陆昭,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他脸微微一红,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易安,我…… 我喜欢你。
自从第一次见你,我
小鹿般的眼睛,满脸疑惑:“辣椒?
那是什么?
从未听说过。
至于荤腥,夫人吩咐过,小姐近日要静养,不宜食油腻。”
我这才想起,辣椒要到明朝才传入中国,而宋代的肉类主要以羊肉、鱼肉为主,猪肉因被视为下等肉,很少出现在士族餐桌上。
无奈之下,我只能将就着吃。
那糟蟹的味道倒是意外鲜美,蟹肉紧实,酒香四溢,只是没有辣椒,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2 市井奇遇记吃完早饭,我按捺不住对宋代市井生活的好奇,决定出门逛逛。
莺儿急忙取来一袭月白色的褙子披在我身上,又递给我一个绣着并蒂莲的丝帕小包。
“小姐,如今日头正好,咱们去大相国寺逛逛如何?
那里的庙会最是热闹。”
出了门,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青石板路上,行人熙熙攘攘。
卖货郎挑着担子,扁担两头挂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卖炊饼的,有卖糖画的,还有卖新鲜果蔬的。
街边店铺林立,绸缎庄、茶坊、酒楼,一家挨着一家。
我被一家卖胭脂水粉的铺子吸引,抬脚走了进去。
檀木架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的妆奁,有螺钿镶嵌的,有描金彩绘的。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见我进来,立刻热情地迎上来:“娘子好眼光!
这是新到的龙脑郁金油,还有从波斯运来的胭脂,抹在脸上,保准您明艳动人。”
我拿起一盒胭脂,在手上试了试,颜色确实艳丽。
正准备付钱,却突然想起一个严重的问题 —— 我根本不知道宋代的货币怎么用!
看着莺儿递过来的一串铜钱,我傻了眼。
这铜钱中间有方孔,上面刻着 “崇宁通宝”,可到底值多少钱?
我该给几枚?
就在我尴尬得满脸通红时,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笑着说:“娘子若是喜欢,不妨先赊着,改日再来付账。”
我如蒙大赦,连忙道谢,拉着莺儿匆匆离开了店铺。
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喝彩声。
我挤过人群一看,原来是个说书人正在讲《三国演义》。
说书人穿着灰布长衫,手持折扇,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台下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我听得兴起,忍不住插
1 穿越成李清照我对着铜镜狠狠掐了把自己的手臂,镜中那张古典秀美的鹅蛋脸瞬间皱成苦瓜。
指尖传来的刺痛感清晰无比,可梳妆台上古朴的螺钿漆盒、青瓷簪瓶,还有铜镜边缘蜿蜒的缠枝纹,无一不在提醒我 —— 这不是做梦,我真的穿越成李清照了!
事情还得从昨天说起。
彼时我正窝在沙发里,啃着薯片刷关于李清照的短视频。
“要是我穿越成李清照,肯定能玩转大宋,成为文坛顶流!”
我对着手机屏幕信口开河,结果一觉醒来,就 “梦想成真” 了。
“小姐,卯时三刻了,该用早膳了。”
丫鬟莺儿轻柔的声音从雕花木门外传进来。
我慌忙应了一声,趁机打量起这个陌生的房间。
晨光透过窗棂上糊着的桑皮纸,在青砖地上投下菱形光影。
雕花拔步床垂着藕荷色的鲛绡帐,墙角的博山炉正袅袅升起龙脑香,混着窗外飘来的桂花香,沁人心脾。
我走到梳妆台前坐下,莺儿已经端来装满热水的青铜手炉。
她纤细的手指灵巧地拨开我鬓角的碎发,忽然惊呼:“小姐的发式怎的如此凌乱?
可是昨夜梦魇了?”
我这才想起,睡前下意识地扎了个丸子头,在宋代这可是惊世骇俗的打扮。
“呃…… 我想尝试新样式。”
我尴尬地解释,瞥见妆奁里一支嵌着东珠的银簪,“要不今天梳个朝天髻?
就像东京城里贵妇人那样,再插上这支步摇。”
莺儿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中的木梳差点掉在地上:“小姐使不得!
朝天髻乃是宫中尚服局所创,非三品以上命妇不得僭越。
若被有心人看见,怕是要惹祸的!”
我这才如梦初醒,讪笑着摸了摸后脑勺:“瞧我这记性,还是按老样子来吧。”
莺儿松了口气,开始给我梳宋代女子常见的垂云髻。
她的动作轻柔娴熟,不一会儿,乌黑的长发就被盘成优雅的发髻,几缕发丝自然垂落,更添几分柔美。
梳妆完毕,我随着莺儿来到饭厅。
檀木餐桌上,青瓷碟里盛着几样精致的小菜:酱渍茄子、糟蟹、蜜饯雕花。
白瓷碗里的小米粥冒着热气,却不见半点荤腥。
我拿起象牙箸翻找了半天,忍不住问:“怎么没有肉菜?
哪怕来盘辣椒炒肉也好啊。”
莺儿睁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