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年间,有位接生婆姓马,众人皆称她为马大姑。
马大姑嫁入李家,与夫君育有两儿一女,加上膝下孙子孙女,一家整整十五口人。
家中父母性情慈善,儿子们又十分孝顺,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顺顺当当,街坊邻居见了,无不心生羡慕。
马大姑的接生手艺,是从婆婆那里传承而来。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她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成了备受信赖的稳婆。
虽说古人向来重视子嗣,信奉多子多福的说法,但在当时,接生婆的地位却十分低下,被归进了“三姑六婆”的行列。
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富贵人家的女子平日里极少出门,大多在家相夫教子,对名节看得极重。
像接生婆这样整日走街串巷,频繁出入他人家中的妇人,往往遭到世人的轻视。
可不管别人怎么看,马大姑对自己的职业却十分满意,毕竟靠着这门手艺,全家人都能吃饱穿暖。
在接生的这些年里,马大姑遇见过不少奇奇怪怪的事情。
而其中最让她难忘的一次接生经历,竟然发生在阴森的墓地里。
那一日,天色早已完全暗了下来,乡下人家向来劳作到天黑才归家,吃饭的时辰自然也晚些。
马大姑一家正围坐在饭桌前吃饭,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轿子停在了李家门口,轿子旁还跟着个身着丫鬟服饰的女子。
那丫鬟脸上涂着厚厚的妆容,两颊红得过分,人还没走近,一股浓烈的脂粉味就扑面而来。
李家大门很快被敲响,马大姑的儿子李大柱出门查看,得知来人是请母亲去接生的,便邀请丫鬟进屋。
丫鬟却摆了摆手说道:“我们就在这儿等着吧,就不打扰你们一家用餐了。
我家夫人马上就要临盆,早听说马大姑接生的手艺最好,所以特地登门相请。”
说完,丫鬟从身上掏出一个荷包递给李大柱,“这是我家夫人的一点心意,还望这位大哥收下,等孩子平安落地,我家夫人必有重谢。”
李大柱接过荷包,用手捏了捏,凭手感就猜出里面装的是银子,分量约莫有一两多重,心中顿时一阵欢喜。
平日里母亲在乡间接生,家境好些的人家,顶多给个两三百文钱;碰上日子过得艰难的,实在拿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