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响,大树瞬间被劈成两半,断裂处燃起熊熊大火。
炽热的火焰在狂风中肆意蔓延,吞噬着周围的枝叶,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陈博士这才如梦初醒,猛踩油门,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
一路上,他的心跳始终无法平复,那个诡异的球状闪电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回到家中,陈博士依然心有余悸。
他是一位物理学博士,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有着深入的研究,但刚刚所经历的球状闪电,却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他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疯狂地搜索着关于球状闪电的资料。
然而,现有的研究资料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一些目击者的模糊描述,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
那些资料中,对球状闪电的形成机制、能量来源等关键问题,都只是一些猜测和假设,没有确凿的证据。
陈博士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一个足以改变物理学界的重大发现。
他决定组建一个研究团队,对球状闪电展开深入研究。
第二天,他便联系了自己在科学界的几位好友,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出乎他的意料,大家对这个项目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很快,一个由物理学家、气象学家、电子工程师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立了。
他们来自不同的科研机构,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都怀揣着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热情。
研究团队首先在实验室里搭建了各种模拟装置,试图人工制造出球状闪电。
他们尝试了无数种方法,调整了各种参数,从高压电弧到微波辐射,从特殊气体混合到强磁场作用,但都以失败告终。
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设备的损坏和实验材料的浪费,团队的资金也在不断消耗。
然而,每一次失败都没有打击到他们的信心,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探索的决心。
他们围坐在实验室的会议桌前,仔细分析每一次实验的数据,讨论失败的原因,不断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此同时,陈博士和团队成员们开始在球状闪电经常出现的地区设立观测点。
他们选择了几个气候条件特殊、地形复杂的区域,这些地方被认为是球状闪电出现概率较高的地点。
他们在这些观测点安装了高精度的摄像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