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辰镇北王的其他类型小说《皇弟总能比我更得民心赵辰镇北王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菠萝伴黄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典礼成。我正式登基,成为大齐的新皇。朝臣们山呼万岁,声音震彻云霄。登基之后,我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赵辰因辅佐有功,且忠勇可嘉,被我加封为镇国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总领全国兵马,成为我最倚重的股肱之臣。关于后宫之事,虽有朝臣数次进谏,请朕早立皇后,绵延子嗣,以安国本。朕皆以国事为重,百姓为先,暂缓其议。朕将全副心神投入到治理国家之中。选贤任能,澄清吏治,发展民生。在朕与赵辰以及满朝文武的同心协力下,大齐国力蒸蒸日上,边疆稳固,百姓富足,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史书称颂,谓之‘永熙之治’。朕虽未广纳后宫,但多年后,从宗室中择选了数名聪慧贤德的子弟,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考察其品性才能。最终,择其最优者立为储君,悉心培养,...
《皇弟总能比我更得民心赵辰镇北王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大典礼成。
我正式登基,成为大齐的新皇。
朝臣们山呼万岁,声音震彻云霄。
登基之后,我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
赵辰因辅佐有功,且忠勇可嘉,被我加封为镇国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总领全国兵马,成为我最倚重的股肱之臣。
关于后宫之事,虽有朝臣数次进谏,请朕早立皇后,绵延子嗣,以安国本。
朕皆以国事为重,百姓为先,暂缓其议。
朕将全副心神投入到治理国家之中。
选贤任能,澄清吏治,发展民生。
在朕与赵辰以及满朝文武的同心协力下,大齐国力蒸蒸日上,边疆稳固,百姓富足,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史书称颂,谓之‘永熙之治’。
朕虽未广纳后宫,但多年后,从宗室中择选了数名聪慧贤德的子弟,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考察其品性才能。
最终,择其最优者立为储君,悉心培养,确保了大齐江山的万世传承。
多年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
朕独自站在养心殿的露台上,俯瞰着灯火璀璨的皇城。
万家灯火,国泰民安,这便是朕毕生所求。
赵辰的身影出现在身后,他如今已是两鬓微霜,但眼神依旧锐利,身姿依旧挺拔。
“陛下,夜深了。”
他恭敬地提醒。
朕微微颔首,转身看向他,这位陪伴朕走过风雨、共创盛世的股肱之臣。
“景川,你看这万里江山,可如你我当年所愿?”
赵辰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崇敬:“远胜当年所愿。
皆赖陛下圣明。”
朕笑了笑,心中一片宁静。
这盛世,便是对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
朕将继续励精图治,守护这片土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完]
一同敬太子殿下一杯!
殿下日理万机,今日能拨冗前来,实乃我等之幸!”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口中说着恭维的话语。
我端起酒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便放下了。
席间,李洵频频向我敬酒,言辞恳切,态度恭敬,仿佛之前的嫌隙从未发生过。
苏氏则在一旁巧笑倩兮,不时为我布菜,嘘寒问暖,扮演着贤良淑德的太子妃角色。
若非我已知晓他们的真面目,恐怕真的会被这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假象所迷惑。
我浅酌了几杯,感觉到酒意略微上涌,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不再饮酒。
毕竟,我对他们准备的酒水,始终存有戒心。
然而,没过多久,我便感觉到一阵异样的眩晕感袭来。
并非是醉酒的感觉,而是一种……类似于前世猝死前那种心悸和脱力感。
眼前的事物似乎也开始变得有些模糊,耳边的喧闹声仿佛隔了一层纱。
我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不对劲!
他们果然在酒水或食物里动了手脚!
下的恐怕不是一般的毒药,而是某种能引发我旧疾,造成“自然”死亡假象的东西!
我立刻站起身,说要去更衣,准备趁机离开王府。
李洵却抢先一步扶住了我的手臂,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皇兄,您脸色怎么这么差?
是不是不胜酒力?”
“来人,快扶太子殿下去偏殿歇息!
再传太医!”
他的手看似在搀扶,实则力道极大,带着不容我反抗的意味,将我往宴会厅侧面的一个偏僻院落引去。
我试图挣脱,却感觉四肢越来越沉重,心跳也变得异常急促,呼吸困难。
他将我半扶半架地带进一间布置雅致的偏殿,屏退了左右侍从。
房门在我身后关上的刹那,他脸上的关切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带着胜券在握的得意。
“皇兄,我本不想这么早送您上路的,是您自己不识时务,非要与我作对。”
我想过他们会用各种阴谋诡计,却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迫不及待,要在自己的王府里直接对我下死手!
还不等我开口怒斥,他就走上前来,居高临下地看着瘫软在椅子上的我。
“您放心,您‘病逝’之后,弟弟会继承您的遗志,将这大齐治理得国泰民安。
至于太子妃嫂嫂,弟弟也会替您好好‘照顾’的。”
他伸
。
这样的人,我岂能再容他们逍遥!
我恨不得立刻冲出去,将这对狗男女碎尸万段!
但理智告诉我,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必须冷静,必须谋划。
废黜太子妃苏氏是必然的,但必须找到合适的时机和理由,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反咬一口。
更重要的是,我要让他们身败名裂,让他们尝到比死亡更痛苦的滋味!
我也要彻底弄清楚,他们弑兄篡位的阴谋到底进行到了哪一步,那枚护身符,是否还有其他更邪门的功能。
当天晚上,苏氏没有再来烦我。
直到深夜,我准备就寝时,苏氏身边的贴身宫女却突然过来传话。
“殿下,太子妃娘娘差奴婢来禀告,说是明晚齐王殿下在宫外设宴,请了几位宗亲和重臣小聚,也请殿下您一同前往。”
“娘娘说,这是个缓和关系,争取支持的好机会,请您务必赏光。”
听着宫女低眉顺眼的禀报,我心中冷笑。
这么快就按捺不住,要设下新的陷阱了吗?
我故作沉吟片刻,然后带着一丝倦意说道:“孤知道了。
备车吧,既然是宗亲家宴,孤理应到场。”
宫外的宴会,更容易动手脚。
也许,这就是他们为我准备的“鸿门宴”。
但我偏要去闯一闯。
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在动身前往宫外赴宴之前,我悄悄召见了赵辰。
<......齐王府位于皇城之外,虽不及东宫规制宏伟,却也布置得富丽堂皇。
推开宴会厅厚重的楠木门,喧闹的丝竹声和谈笑声便扑面而来。
厅内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宗室亲王、朝中重臣济济一堂。
我甫一踏入,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了片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李洵立刻满面春风地迎了上来,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惊喜和恭敬。
“皇兄!
您肯赏光,真是令臣弟这陋室蓬荜生辉啊!”
他身旁的苏氏也立刻换上温婉贤淑的笑容,上前一步,想要自然地挽住我的手臂,却被我不动声色地避开了。
“殿下,您来了就好,快请上座。”
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随即又恢复了常态。
我没有理会他们,径直走向主位。
李洵眼神微闪,但还是笑着引我入座,并亲自为我斟酒。
“来来来,诸位王叔,诸位大人,让我们
密令。
首先,是针对朝中那些摇摆不定,或者暗中依附齐王的官员。
对于罪证确凿的,直接交由刑部论处。
对于那些立场不明的,则需要分化拉拢,或者敲山震虎。
其次,是苏家的势力。
苏家仗着出了个太子妃,近年来行事越发张扬,在江南一带更是盘根错节。
必须借此机会,剪除其羽翼,收回其不法所得。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军队。
舅舅镇守北疆,手握重兵,是我的最大依仗。
但京畿地区的防务,以及南方的兵权,还需要进一步掌控。
我需要提拔真正忠于我的人,安插亲信,确保万无一失。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铁血手腕。
就在我埋首于这些计划时,天牢那边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李洵在狱中得知护身符被我找到并送走后,突然变得狂躁不安,大喊大叫,说我毁了他的根基,要与我不死不休。
而苏氏,则在得知家族被查抄,兄长被下狱后,彻底疯了。
她在牢中时而哭泣,时而大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皇后”、“凤冠”、“都是我的”之类的胡话。
看来,失去护身符的“加持”和家族的支撑,他们的精神都已经彻底垮了。
但这还不够。
我要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疯狂和绝望。
我要的是,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窃国者,必自毙!
......接下来的几个月,京城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我的授意和赵辰的执行下,一场针对齐王党羽和苏家势力的清洗悄然展开。
一批批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官员被查处、罢免、流放。
苏家在江南的产业被查封,不法所得尽数充公,其家族核心成员也因各种罪名被判刑。
朝堂之上,风气为之一清。
那些曾经摇摆不定的官员,纷纷向我靠拢,表明忠心。
我趁机提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操守,且忠于我的年轻官员,逐渐掌控了朝政的主导权。
军队方面,在舅舅的支持和我的运作下,京畿防务和南方部分兵权也逐步落入可靠之人手中。
父皇全程冷眼旁观,并未过多干涉。
或许是因为李洵和苏氏的所作所为让他彻底寒了心,或许是他意识到了自己过去的“偏爱”险些酿成大祸,
轻易送出?
北疆军务自有朝廷统筹,殿下此举,恐引朝臣非议啊。”
“臣妾也是为您着想,怕您一时心急,落人口实。”
听着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默契,我只觉得可笑。
“孤的私产,如何处置,何时需要向齐王和太子妃报备了?”
“还是说,孤这东宫的库房钥匙,也该交给你们掌管?”
我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洵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连忙躬身:“皇兄息怒,弟弟绝无此意。
只是关心则乱,怕皇兄行事有疏漏,被小人抓住把柄。”
苏氏也赶紧低下头,声音带着委屈:“臣妾不敢,臣妾只是……只是担心殿下。”
我冷眼看着他们:“孤调用私产支援边关将士,乃是体恤舅舅镇守之功,何错之有?”
“倒是二弟和太子妃,对孤的私库如此上心,不知是何用意?”
李洵眼神闪烁,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强笑道:“皇兄说笑了,弟弟只是提醒一二,并无他意。”
“既然皇兄已有决断,弟弟自当遵从。”
苏氏也垂着眼帘,不再多言。
我挥挥手:“若无他事,你们便退下吧。
孤要处理政务了。”
李洵和苏氏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和疑惑,但还是恭敬地行礼告退。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心中的疑虑更深了。
他们对这五万两赤金的反应,太过异常。
仅仅是担心我被弹劾?
绝不可能如此简单。
难道……这批御赐的赤金,与那护身符之间,也有某种联系?
我回到东宫,来到平日静坐的书房。
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凝神细听。
书房的墙壁内,嵌有我早年偶然得之的“传音壁”,能将附近一定范围内的低语清晰捕捉。
果然,没过多久,便传来了李洵和苏氏在殿外压低声音的对话。
“怎么回事?
他怎么突然变得如此强硬?
连你的话都不听了?”
是李洵急躁的声音。
苏氏的声音带着困惑和一丝慌乱:“我也不知道……他昨日便有些反常。
今日更是……连那三箱带着‘龙气’的御赐赤金都送走了!”
“那可是滋养护身符,稳固你我气运的关键之物啊!
他送走了,符力岂不是要大打折扣?”
果然!
那五万两赤金被我转移,不仅让他们失去了重要的“滋养”,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