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朝堂上就减轻百姓赋税、兴修水利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详细阐述了减轻赋税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令人信服。
他的这些举措成功引起了户部尚书陈大人的注意。
陈大人本就对太子不顾民生的行为深感不满,看到徐锦江如此心系百姓,心中不禁对他多了几分赞赏。
之后,徐锦江又通过几次精心安排的私下交流,与陈大人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在这些交流中,徐锦江展现出了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远大抱负,让陈大人坚信他是一位值得托付的皇子,是真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随着陈大人的加入,徐锦江身边渐渐汇聚了一批大臣。
这些大臣或是对太子的专横跋扈感到不满,或是对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他们围绕着徐锦江,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开始与太子党暗中抗衡。
然而,太子徐睿很快察觉到了徐锦江的动作。
他如同一只嗅觉敏锐的猎鹰,对任何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风吹草动都格外警觉。
在某次早朝时,太子徐睿突然发难,弹劾徐锦江,诬陷他结党营私,意图谋反。
他言辞激烈,表情愤怒,仿佛真的看到了徐锦江谋逆的铁证。
晟皇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神色威严地问道:“徐睿,你说六皇子结党营私,意图谋反,可有确凿证据?”
晟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朝堂上回荡,彰显着帝王的威严与公正。
徐睿扑通一声跪下,大声说道:“父皇,儿臣句句属实!
近日儿臣听闻徐锦江私下频繁与户部尚书陈大人等人来往,行为鬼祟。
他们在密室中商议许久,想必是在谋划着如何夺取皇位,颠覆我大晟江山!”
徐睿声泪俱下,试图以这种方式让晟皇相信他的话。
晟皇脸色阴沉,看向徐锦江,说道:“锦江,太子如此弹劾你,你有何话说?”
晟皇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审视和怀疑,毕竟太子的指控并非小事。
徐锦江从容地跪在殿中,神色坦然,说道:“父皇,儿臣冤枉!
儿臣与诸位大臣相交,皆是为了探讨治国理政之策,一心为我大晟江山社稷着想,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如今民间百姓生活困苦,儿臣与陈大人等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