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为什么这么问?”
他反问。
“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没表现出任何‘震惊’——你知道我们这账号靠什么立足,知道品牌方对我们要求有多高。
可你看到热搜那一秒,不是慌张,不是气愤,是接受。”
他擦着头发,慢悠悠地说:“因为我早就预料到会出事。”
“你什么意思?”
“我们把所有感情都变成了产品,总有人想砸掉这个模型——W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我眯起眼看他:“那你为什么不配合我们做澄清?
哪怕只是出面否认、说一声‘是误会’,也能稳住粉丝。”
他低头沉默片刻,缓缓道:“池漾,我问你一句——如果有一天,不是热搜塌了,而是你心态塌了,你会怎么办?”
这是什么鬼问题?
我忽然意识到:沈徵不是怕澄清无用,他是不想再继续演了。
他累了。
或者说,他不再想“保住我们”这个虚拟的假象。
但我不能接受。
我们不是单纯的情侣,我们绑定的是四家公司、上千万流水、三十几个家庭的饭碗——我不能看着它塌。
所以当沈徵拒绝配合澄清后,我亲自下场了。
我调出后台素材库,找出过去两年中我们最“真挚”的互动片段,精剪成一支旅行点滴Vlog合集,配上轻柔BGM,手写字幕:“我们之间,没有解释,只剩默契。”
那条视频发布后6小时,冲上了热搜第六。
“我信了,还是他们最懂彼此。”
“营销号都闭嘴吧,你们不配评判他们的感情。”
“吵归吵,我就喜欢看他们营业。”
有一瞬间,我感到一种病态的安慰。
这个世界上,比感情更能博信任的,是“内容控制权”。
可越是往前走,越是有些不对劲。
我开始查那个神秘的“W”。
W不是记者,不是狗仔,甚至不像是普通黑粉。
他提供的素材角度太精准,甚至包括我和沈徵在酒店楼下接人的画面——这不是跟拍,这是监控级别的掌控。
我联系了团队的安全顾问,对方回了一句让我彻底坐直的消息:偷拍图片中那栋楼,是私人摄影公寓,内置AI动态追踪系统。
启用者需有人脸白名单或内部员工授权。
换句话说——那不是“偶然被拍”,是沈徵知情甚至可能授权的。
我站在镜前,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