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下岗浪潮1992年3月15日,陈江河的工龄牌断在机床前。
那是块磨得发亮的铝牌,“陈江河 钳工 12年”的字样被机油浸得发暗。
他蹲在地上捡拾碎片时,看见自己映在机床冷却液里的脸——胡茬三天没刮,眼角爬着细密的皱纹,像厂区外那棵老槐树的年轮。
“江河,收拾东西吧,厂门口在发买断金。”
工段长老李拍拍他肩膀,蓝布工作服上还沾着昨天加班的铁屑,“我数了,咱车间37个人,就剩王主任没签字。”
车间广播里在放《走进新时代》,李谷一的声音盖过机床轰鸣。
陈江河摸出裤兜里的医院缴费单,父亲的肺癌手术需要三万块,而他手里的买断金,连个零头都不够。
阳光透过车间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影子。
陈江河走过贴满“效率优先”标语的走廊,看见年轻工人正往卡车上搬电脑——听说新厂长要搞“电算化”,老旧的机床即将被淘汰。
厂门口的队伍排得老长,有人在骂娘,有人在偷偷抹泪。
陈江河接过信封时,指尖触到里面的纸币——8000块,十二载青春,换成了这叠带着油墨味的纸。
“江河,给春芳带个好!”
同班组的老张骑着二八杠经过,车筐里放着“停薪留职”申请书,“我去火车站卖茶叶蛋,赚了钱请你喝酒!”
陈江河勉强笑了笑,看着老张的背影消失在扬起的灰尘里。
妻子林春芳还不知道他下岗的事,昨天她摸着肚子说:“厂里说下个月给孕妇发奶粉票。”
菜市场飘来炸油条的香味,陈江河摸了摸空瘪的口袋,转身走向后巷。
他弯腰捡起烂菜叶时,听见卖鱼的王婶跟人嘀咕:“听说机械厂的钳工都改修自行车了,好好的技术工人,咋就......”他迅速把菜叶塞进帆布包,帆布上“为人民服务”的红字已经褪色。
路过国营皮鞋店时,他看见橱窗里的“火炬牌”皮鞋标价128元,想起春芳结婚时穿的那双,鞋跟断了三次,她都舍不得扔。
“师傅,修鞋吗?”
沙哑的声音打断思绪。
穿中山装的男人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工具箱,铝制鞋撑在阳光下闪着光。
陈江河注意到他袖口的补丁,针脚细密,像极了春芳的手艺。
“我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