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大脑与心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书架先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引力吸下,直坠半透明的液体之中。下沉过程里,我仿佛回到了地球上的海底生活,并发现一件可怕的事——这水温度竟还有2℃!虽有反应堆的强辐射,但这么久过去,这液体至少也会大部分结冰,可如今一眼望去,自己已是在接近那深水底部的核聚变反应堆,水温在慢慢上升。我示意小晴一起开启反重力模式,先逃离这奇怪的液体海洋。然而这次并不如意,刚潜到某个深度后,重力明显大于一个重力单位。我完全感觉这个太阳城过于不对劲了,但另一件怪事又接踵而至——核辐射的指数正在减小。我看身体还在接近反应堆,处在一片困惑中,忽传来小晴的声音。“潜下去,那反应堆是虚像,真正的反应堆被透明层掩盖了。”我开启雷达,反应堆果然在斜前方,但那个方位与周围融为体,只有振动可以感知到有巨...
《大脑与心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大引力吸下,直坠半透明的液体之中。
下沉过程里,我仿佛回到了地球上的海底生活,并发现一件可怕的事——这水温度竟还有2℃!
虽有反应堆的强辐射,但这么久过去,这液体至少也会大部分结冰,可如今一眼望去,自己已是在接近那深水底部的核聚变反应堆,水温在慢慢上升。
我示意小晴一起开启反重力模式,先逃离这奇怪的液体海洋。
然而这次并不如意,刚潜到某个深度后,重力明显大于一个重力单位。
我完全感觉这个太阳城过于不对劲了,但另一件怪事又接踵而至——核辐射的指数正在减小。
我看身体还在接近反应堆,处在一片困惑中,忽传来小晴的声音。
“潜下去,那反应堆是虚像,真正的反应堆被透明层掩盖了。”
我开启雷达,反应堆果然在斜前方,但那个方位与周围融为体,只有振动可以感知到有巨大固体存在。
“反应堆找到了,为什么还要潜下去?”
我问。
“因为我的雷达还探到了一个固体,足球大小,就在下面被虚像遮住了。”
她肯定地说。
足球大小,那会是什么?
没等我想明白,小晴先一步沉下,我随后也潜到底部。
那虚像的核反应堆下面果然出现一个扁石样貌的东西,表面坑坑洼洼,像癞蛤蟆背上的疙瘩,要不是看小晴正认真用仪器分析,我便只当是普通陨石忽略了。
“它的结构不是简单的硅酸盐,要更加复杂。
反正,不像是陨石。”
小晴轻声说。
“嗯?
复杂的硅盐结构的话,不有可能就是硅基吗?”
我随口说,“说不定,这是火是建造太阳城时留下的硅基机器人呢。”
“虽然差别很大,但我还是想说,”小晴道,“这东西长得像人的大脑。”
我正想安慰她别再忧虑,却恍然看见这东西动了一下,形体缓缓撑大,像冬熊打着呼噜。
然后它又缓缓缩小,恢复了原样。
这一个动作,便用了三四分钟,不注意的话,是完全看不出这一变化的。
“小晴,我觉得它好像在……”我想到某种可能,内心不安起来。
“它在呼吸,”她紧张地盯着这个“大脑”,“大概率被你猜对了,它可能是硅基生物。”
“我们还是先走吧,环顾了一周,信息也收集地差不多了,后面会派更
卫二时会停下,有类似加油站的地方会给飞船补充金属氢。
金属氢来之不易,且十分贵重,通常是站长级别向加油站订单,定量补充在拾荒者们的飞船上。
我们在加油间段才会坐在星空下畅聊一二,而小晴总喜欢聊些遥远的时空。
“从海底看星星是什么样的?”
小晴的眼里沉淀着繁星点点。
“如果天气好的话,其实和在地面上看起来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星星和月亮会随水波摇摆起来,像……”我稍稍思考,“像飘动的星星旗帜。”
“好没趣的比喻啊,一点都不浪漫。”
小晴缓缓躺下,我也躺在守塑台表面的合金平台上,背后顿时一阵冰凉,像躺在冰面上。
“就像人类一样,就算有能力,也不轻易踏向未知的世界。”
“嗯?
你是在说柯伊伯带没有建基地的事吗?”
看着星空,仿佛宇宙中的黑暗在回应。
“不止,基地时代前面的一百年,人类在水星到土星都设立了基地,但之后的五十年里,人类再没有向外扩张过了。
人类除了在资本积累上加多了工夫,这好像再没探索宇宙的欲望了。”
“大概是想走一步看一步吧,人类应该还是倾向选择稳妥一点的发展路线。
大家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自然觉得未知是危险的。
回想那几年,火星人的出现就一度让人类惊慌失措,社会秩序不是差点崩溃了。”
“未知是有可能危险,可也很具有吸引力不是吗?
就算是火星人那件事,我们也有取胜的机会。
何况假如没有这个战争,拾荒者也不会存在,也许那时你还在海底,我也只能在空间站里,这样子的话,我们现在不是还相隔万里吗?”
我笑着没反驳了,我的嘴巴在她面前总显得很笨,自从遇到她之后,我从没辩赢过她。
说起来,她不止一次这般征服我。
而我,常常也愿意被她征服。
“不过,要是真遇到危险了,我会拼命保护你的。”
“真的吗?”
她似乎不大信,“这是多少年前的电影剧本啊?”
“真的。”
我决定不加注解,因为她一定在某一刻能明白这份决心。
每个时代总会有那常感孤寂的人——在大航海时代、古丝绸之路的那些行走在荒芜般的无人之境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身旁的人有多么重要。
我在
的手和脚罢了。
“这些方面成功之后,身体医生已经没了胜算,这场战争转变为野蛮人与机器人的冲突,身体医生连鱼死网破都做不到,只能选择投降,把所有资源都给大脑医生。
“但此时经过这样的战争,母星早已不适合生存。
大脑医生把剩余的所有资源给自己建造一个生态循环系统。
“因为弃绝身体的目的就是省去为自己维持身体运转的资源,空气、水、食物等等都可以省去,唯独剩下一个大脑需要维持。
这个便用一个小生态球为大脑提供所需物质。
“同样利用粒子身体,建设太阳、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等,再把大脑放在这样一个生态球中,就实现了大脑自养,再配合粒子身体,相当于一个可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
“这……这两派的医生已经完全不是同个物种了吧!”
小晴惊道。
“身体医生倒还没什么,这大脑医生……简直是,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要是相互配合,力量不知道有多大!”
我说。
“不,合作只会降低个体水平。
一脑多用后,大脑医生每个个体都不再适合群体,此时用大脑医生来统括他们也是不合适的。
“战争结束后,身体医生的存在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决定让他们在母星自生自灭。
“而身体医生所剩资源就只有硅基生物与一个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他们用这些资源渡过了几万年,住在地下,不曾离开过母星,那些从前在恒星系建的基地也荒废了几万年。
“而大脑医生分别飞向宇宙各处,在宇宙中不断进行新的进化。
这个名为医生的时代,就此落幕。
“当然,大脑医生分散在太空,也就相当于一个个文明,在离开母星系之前,他们在星系边界之地发生了边缘战争,胜利者通过吞噬对方的大脑扩大自己,战败者只能遗失在尘埃之中。
“为了存活下来,在物质匮乏的星系边缘里,有些大脑医生战败者冒险把自己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碳基大脑进行改造。
“他们就变成一个硅基大脑,靠宇宙射线积累能量,虽然微小,但足够让硅基大脑苟活至少数万年。”
硅基大脑……我抬眼,看着这其貌不扬的灰色陨石,忽然想到了什么:“你……你就大脑医
讨论已经把火星人的弱点说出来了,您还不明白吗?”
会长一惊:“你是说……反应堆?”
“火星文明极度依赖的东西,同样也会置他们于死地,”总参谋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扁平的红色气球,衔在嘴里,几口气吹大,在众人面前把它吹爆,一声炸响在会议室里萦绕,“我叫它‘吹气球计划’。”
众人紧张地看向他,会长又问:“用什么?”
“中微子束流,公元纪年2003年日本物理学家菅原宽孝提出过,”总参谋长道,“我们向火星人用中微子发一封劝降书,同时夹杂一束中微子束流,能量大约要一千万亿电子伏。
“它能穿过几乎所有的物质,来到火星人的反应堆面前,全程用真空包裹,由我们定时打开。
“如果他们没有投降,真空包裹层消失,中微子束流与周围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像气球一样把反应堆变成一枚巨型氢弹,温度可达上亿摄氏度,火星人的地底世界,可以顷刻变成蒸炉!”
会长深吸一口气,说:“难!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这样超高能的中微子束流至少要1000公里的超级加速器。
我们现在扩建的加速器也只有200公里的预期,再扩建到1000公里,不知还要多久。”
“而且火星人已经开始有动作了,硅基生物加大了探测范围,火星人过不了多久就会从地底出来……”一人表示赞同。
“至少我们还有时间。
我们之所以一次失败就人心惶惶,就是没有足够的信念,不过现在它来了,”总参谋长说,“告诉人们,我们要实行特殊方案,不要泄露‘吹气球计划’,只要让人类相信扩建好这个加速器就有希望,人类会配合的。”
“可这还不止啊,这种巨型加速器的能源也要占不小份额,总电功率得要几百亿瓦。
并且它还依赖一个超级磁场,差不多有10特斯拉,怎么可能一下子建成?
当年菅原宽孝的设想本身就不现实!”
“那你选择什么路?
毁灭火星?
还是逃跑?”
总参谋长冷声道,“我们走的是险路,但总比另两条要好得多。”
众人没法,只能执行“吹气球计划”。
虽说对于高层人士来说实在天方夜谭,但当人类得知一个超级加速器便能扭转战局,没有明示计划,只
1.拾荒者抬荒回来的路上,我和火卫一上的小晴一同接到了任务。
我握拳暗喜,有自己的马车后第一次启航远行,最重要的是,这次是与她一起。
在马车上设计好路线,这次大约需要十二个月的时间。
缓缓伸个懒腰后,硅盘发动器在马车底蠕动,下面的宇宙空间像水纹一圈圈泛起涟漪,转眼星辰化作道光线坠落窗外,我确认马车已进入拟光速前行了,满意地进入休眠模式。
马车虽不是性能最好的飞船,却在拾荒时代时髦起来,尤其在近几年价格如顾客的血压般飙升后,几乎代表了富人的地位。
那些从前低价收购硅盘的拾荒者立刻锚定商机,请求飞船公司研制出各种硅盘发动器,并享有一股份的利润,翻身成为资本家,可以说是拾荒者中最成功的一群人。
后来还有拾荒者往肌肉城市寻找硅盘在内的硅基生物,但已经太迟了,战争之后资本家都把肌肉城市瓜分得差不多了,现在硅盘这种低级生物都被发开发出巨大价值,资本家更是不留下一点残羹。
太空的光芒除恒星与超新星之外,还有星际舰队的一排蓝色灯光,像深海中的悄悄的发光鮟鱇掠过。
我的眼眸划过四周,有个橙色的点正急速缩小,那是刚离开的最大废墟站——火星。
右侧比较显眼的是满面尘土的木星,围绕木星有几点星光,那是守望台的长明灯。
在灯光照耀之处,还有许多像沙丁鱼成群的矿车,它们的动力要强于马车,它们在木星采集金属氢,那是行星舰的主要能源。
每天在木星周围往返的矿车有上百万艘,它们还要冒着被木星的巨大吸力所吞噬,消失在风暴雷电中的危险。
再过来是蔚蓝的地球,彼时海洋已经占据地球表面积的80%以上,陆地只剩原始生态的民居,大城市与工厂早已转移至海底与火星。
以国家为主的疆域时代早已结束,替代的是以基地为主的联邦,以及地球舰的太空社会。
击败火星人之后,人类迎来第二次科学大爆发,如今的人类,已经拥有了行星以至恒星级别的太空飞行能力。
最后,在上方的耀眼世界,悬挂一盏孤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它还一如继往地维持这个星系的平衡,似乎从不歇息。
十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