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逝去的岁月全文》,由网络作家“圣海城的魏东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以放宽到17周岁,我毅然决然的报名了,心里满怀希望想到部队,想到能不能考上军校,摆脱农村这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生活环境。那年头想当兵不是现在还需要走后门,只要你身体好,差不多他们都收,当我看到光荣通知书的时候,我心里十分的激动,那个时候我们公社一共去了四十多个人,也许我的年龄最小吧,大家开始相互都不认识,可是到了新兵连之后,一同去的人就被分散开了。分在不同的班、排训练,因为这一年我们县里有几个公社的人入伍之后,被这个部队的带兵之人,带到了他们的新兵训练基地。……
《逝去的岁月全文》精彩片段
,可以放宽到17周岁,我毅然决然的报名了,心里满怀希望想到部队,想到能不能考上军校,摆脱农村这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生活环境。
那年头想当兵不是现在还需要走后门,只要你身体好,差不多他们都收,当我看到光荣通知书的时候,我心里十分的激动,那个时候我们公社一共去了四十多个人,也许我的年龄最小吧,大家开始相互都不认识,可是到了新兵连之后,一同去的人就被分散开了。分在不同的班、排训练,因为这一年我们县里有几个公社的人入伍之后,被这个部队的带兵之人,带到了他们的新兵训练基地。
……
河里去洗澡,不然的话身上的六六分味难闻不说,听说还有毒,那个时候洗头没有现在的一些洗发水什么的,能有碱粉和臭肥皂洗一下,已经就是不错的了,实在没有办法,生产队里打水的电动机皮带用的皮带蜡,有时候也可以用一下,那玩意也挺退灰的。
记得我们生产队里,当时有好几块土地上搞的是套作,有玉米、大豆,在它们的旁边有种了有一米多宽的柖子,到了秋天柖子地都是人工在翻挖,留种小麦……,但是有的大人也会偷工减料,为了干得快,基本上是深挖几铣盖上一些柖子,这样干得非常快,表面上看着柖子还都被翻到地底下了。
那个时候是多劳多得,每个年轻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所用的铣都被磨得光滑透亮,一天下来也能挣到一两个工。我们这些放假的孩子干不了那样的活,还有一种活,我们是可以干的,就是地瓜地里将它的藤蔓翻开,翻到一边将下面的杂草给拔掉,这样翻过的地瓜藤蔓,整体上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全部被翻乱了在阳光下暴晒,下面的小草也给拔的干干净净,过了几天那些被翻过的地瓜藤蔓又长得和原来一模一样了,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地瓜的藤蔓一季下来起码要翻两遍,除草,才能等到收获的来临,不然的话地瓜地里会长出很高的野草。
记得在翻地瓜藤蔓的时候,我的一个邻居是生产队里的记工员,他带着我们这些学生和老人在地瓜地里干活,他几年前去过西藏,那个时候,他的姑姑和他的姑父是援藏的人,具体干什么我也不清楚,等他回来之后就在生产队里干了记工员了。
那个时候干农活基本上是一两个小时就要在地头的树荫下休息十分二十分钟,这个时候他会抽起一支烟,讲起西藏的风土人情,我们这些孩子只是认真的听着,因为感觉太神奇了,那个时候又没有电视、收音机,只能听他讲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他讲的津津有味,我们也听得入神,就这样,有时候休息就不是10分钟、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的时间都有,不管怎么样,只要是顺着他,他只要
带上一些干粮,回到学校上课,星期三再回来家拿一次,到星期六的晚上就可以放学了回家了。
学校离我的村子刚好有八里多地,是在公社的地盘上,来回全靠步行,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自行车,等我学会自行车的时候已经是高中毕业了,记得那年我把外公家的自行车偷偷地推出去学,后来手、腿都刮破了,还把的自行车也给搞坏了。
我们这个地方家家户户都是吃的煎饼,煎饼就是用粮食在石磨上推出来的那种含水的糊头,不是现在市面上吃的那种面用面粉做的煎饼,那个时候家家户户全部是在石磨上推磨出来糊头,然后我母亲会在一个直径差不多1米大的铁熬子上,熬子下面烧纸柴火,上面用一块宽竹板子一张一张的烙出来。
当年,家家户户细粮很少,能吃上地瓜干的煎饼,在稍微的掺入一点点小麦就已经是很不错了,现在这种地瓜干煎饼已经变成糕点了,我有时候会哭笑不得,那时候的地瓜干煎饼烙出来之后,基本上是黑乎乎的颜色,如果能有点咸菜卷上,再有辣椒什么的,已经就是很美味的了,我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好吃,而是想到只要能不能吃饱就行,有时候上学的时候,实在是饿了,就喝一些冷水,这样一个下午,走起路来肚子里都是咣当咣当的响。
农村的老百姓家里有几户人家能隔三岔五吃上肉的,虽然肉只有几毛钱一斤,鸡蛋二分钱一个也很少吃,家里要把鸡蛋卖了,用卖来的钱换一些柴米油盐回来,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更不好说了,端午节煮几个鸡蛋,中秋节杀一只自己家养的小公鸡……,就算是不错了,猪肉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看情况能不能买一点肥的回来。
时间过得很快,我从一年级到高中这九年的时间,好像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我在八零年的暑假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这个时候有中专、大专、本科等等吧。
这一年我刚好是17周岁,可以说是名落孙山,连个中专都没有考上,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突然冬季的征兵工作开始了,这一年他们征招应届的高中毕业生
着对知识的无限向往,踏上了那条通往学校的泥泞小路。然而,这份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沉重所掩盖。学杂费,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的学杂费加在一起是一块五毛钱,是我母亲卖鸡蛋攒下来的,当时我家里只有我和哥哥在大队的学校里上学,哥哥比我高两个年级,这样已经是家里不小的负担了,后来我们自己的村子里有了靠租借村民家里的房子,办了一个小学校,我的两个妹妹才相继去上学,等我快初中毕业的时候,最小的弟弟才上一年级,那个时候家庭的条件稍微的好了一些。
每到学期末,父亲总是眉头紧锁,因为即便全家人拼尽全力,也时常难以凑齐下学期的学费。那些日子里,我们家经常面临着“透支”的困境,所谓的透支,就是到了年底,生产的搞结算的时候,就是每家一年所挣的工分的总和,乘以每一个工分的价值,减去一年里从生产地领取的粮食等物资的费用。
要是负数,那就是透支,要是正数那就是你一年辛辛苦苦所赚到的钱,有的家庭能分到几十上百块就很不错了,像我家基本上一直是透支好几年。这是一种无声的债,压得全家人喘不过气来。
尽管生活艰辛,但父母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他们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轻声细语地规划着未来,谈论着如何通过勤劳的双手改变家庭的命运。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躲在被窝里,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
在学校,我倍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全家人那份沉甸甸的期望。放学后,我会帮着家里做家务,主要是去沟渠沿边挖一些猪和兔子都喜欢吃的野草。有时候还要去拾柴火,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烧的草、或者是树枝、木柴等等。
晚上则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在油灯下完成作业,偶尔还会偷偷翻看哥哥留下的旧课本,贪婪地吸收着每一丝知识的光芒。记得每天早上起来,用自己的小手指往鼻孔里一掏,小手指一定是黑的,那
都是煤油的烟被吸到了鼻孔里面的原因,后来煤油也点不起了,父亲就到生产队托关系找开手扶拖拉机的人,要了一点点柴油回来。
我那个时候小学是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算起来总共上的是九年学,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学习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后来13岁那年顺利地考上了大队学校的初中,那时候的我们大队的初中就叫帽子中学,到现在我也搞不懂,当时的帽子中学是什么意思?
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正在生产队稻田地里干活,那会我们这些孩子干活很简单,就是在稻地里拔草,是真正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的时候,稻苗的尖叶都能刺到自己的脸上、脖子上,小手会分辨什么是野草,什么是稻苗?
没有雨鞋穿,小脚丫直接泡在稻田的泥水里,就这样泡了一天又一天,几天下来,脚丫子上就很容易起好多的很痒痒发红、发硬的疙子,我们当时叫它痒疙子。
实在痒痒难受了就用手抓,有的时候就抓破了,那个时候天气热很容易发炎,也有时候找到村里正在抽旱烟老头子,用他很热烟袋锅在上面烫一下,心里感到十分的舒服,其实小孩子一天干下来,虽然说也能干不少的活,但是生产队里给的工分是很少的,有时候0.6分、有时候是0.8分,很难有挣到一个工的机会。
不光是在稻田地里的拔草,有时候玉米长1米左右高的时候,在沙子里加入六六粉,掺半均匀,在正在成长的玉米芯中,放入一小把那样的沙子,说这样就避免虫害了,反正我也不懂,生产队里带着干活的人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干,干这样的活我们小孩子速度还是很快的,一次是左右两行,匀速的向前走着……,几十米的地头很快就是一个来回。
那个时候夏天没有什么衣服穿,无非就是一个大裤衩子,上面再穿着一件破旧的褂子,这样几个小时干下来,露出的腿和胳膊都被玉米叶子给刮出了发红的痕迹了,中午一定还要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