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要彻底斩断家族这恶咒一般的命运,蛮力无用,唯有顺应时代、苦学新识。彼时,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在各地冒头,佑安听闻省城有免费的工学学堂,专为培养实业人才,便毅然决然背上行囊,徒步踏上求学路。一路上,饿了就讨口吃的,渴了寻山间清泉,双脚磨得满是水泡,也未曾停下脚步。
入学后,佑安拼了命汲取知识,每日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课余时间全泡在工坊钻研器械。老师们被他的勤勉打动,倾囊相授;同窗们钦佩他的毅力,时常援手相助。几年下来,佑安不仅精通机械原理,还自学外语,能顺畅阅读洋人的技术典籍,在校期间就改良了数项农用器具,引得实业界瞩目。
毕业后,佑安拒绝洋商高薪聘请,回乡召集同样怀揣实业梦想的年轻人,创办“赵氏工坊”,专研、制造契合本土农事与民生需求的器械。起初,工坊举步维艰,资金短缺、技术难题接踵而至,还有旧势力暗中使绊。但佑安毫无退缩之意,带着伙伴们四处奔走拉投资,向乡绅名流展示产品优势;技术遇阻,就彻夜不眠翻资料、做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坊研发的新型灌溉水车、省力耕犁大获成功,一经推出,订单如雪花般飞来,赵家的家境渐渐好转。佑安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教育才是破除愚昧、扭转家族风气的根本,便拿出工坊盈利,修缮村里破败学堂,高薪聘请名师,还设立奖学金,鼓励赵家子弟努力求学。
在他的带动下,赵家其他孩子也纷纷觉醒。赵灵芸的弟弟赵书禹,文采斐然,投身报业,以笔为刃,揭露社会不公、抨击恶行,文章广受传颂,成了民众发声的喉舌;双目失明的赵康泰,虽看不见,却练就了一双灵敏听力与绝佳记忆力,投身曲艺,将赵家的坎坷经历编成曲目传唱,引得听者落泪反思,用艺术唤醒人心向善。
家族里的女娃们也不再任人欺凌。赵婉清的侄女赵思瑶,跟着佑安在工坊历练,学会经营管理之道,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