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当然是从山海经这类书籍中看到的啊,具体我也不清楚,不过我相信这绝不可能有假”
“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占领这两地,再建立据点,码头,吸纳土著民去挖掘矿产资源,同时再想办法从广东,福建等地移民南下,再吸纳部分南洋人和南洋的汉人加入我们,这样我们便可再短期内崛起”
“要是我们再严厉打击南洋那些土著头领,豪强恶霸,将南洋民分而治之,让他们分得土地耕种,学习汉语,汉学,久后这些南洋民就会被我们同化,最终化身我们的良民”
“不过这都是后话,何况南洋岛屿众多,民族,文化,部族,国家也各不一样,所以目前我们关键还是在于快速控制南洋各地,特别是吕宋和马六甲海峡,这一头一尾必须控制在手,如此则南洋无忧也”
李韬拍了拍脑门,向二人解释道。
李韬所说的大岛,大陆,便是后世新几内亚岛和澳洲。
这两地可是李韬心中最理想的资源供应地和未来的核心领地。
如新几内亚岛,其上资源最丰富便是铜矿资源,盛产精铜矿,除此以外还有石油,天然气,金矿等资源。
而澳洲所蕴藏的资源更是数不胜数。
这两地目前还处于无人区,并没有人占领控制,甚至无人去发现。
本来李韬的计划是先解决南洋,开发,发展南洋,以后再慢慢去探索,发现,开发,开拓,占领,发展。
不过目前看,放着这么一大块资源宝地无动于衷,确实不是一个好选择。
而且既然锦衣卫已经盯上自己,盯上李家,那未来被朝廷给盯上,甚至被朝廷给征剿,惩戒那都是免不了的。
不说如今李家确实有不轨企图,哪怕是李家继续做大明良善,良民,以李家家资,家财,未来必定会被明庭给惦记上。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枪打出头鸟。
这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李韬没想过这一切来得太快,太早了些,这确实让李韬有些始料未及,出乎意料。
但如今想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毕竟对于大明这个时代来说,锦衣卫和东西厂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那动不动就大刑伺候的特务组织。
按理李韬早该想到,却完全被忽略。
这个教训得谨记才是。
不过如今弥补倒不算太晚。
至少李韬觉得,先提前拿下南方的大岛和大陆,目前只要宣示主权,修建一两处据点,码头,和土著民有一定联系便可。
至少李韬不会像后世西方殖民者那般对土著残忍弑杀,用温和的方式,慢慢同化,自是最好。
但如今必须得先控制两地,并宣示主权,毕竟虽然目前大明还未动手,但这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这锦衣卫会弄出什么花花肠子,李韬心里可没底。
还是尽快壮大自己为上。
“既如此我便多找一万五千人,等拿下吕宋后,大部向婆罗洲,淡马锡,马六甲进军,分出一两千人为先遣队,由我亲自带队南下,去看看韬儿所说的这大岛和大陆,再泽地建城,建码头据点,再引入人员开进行发,探索,勘探,与土著联系,贸易诸事”
李郓思考片刻后,说道。
“四哥是全军统帅,怎可置身险地,孤身犯险,虽然韬儿所言,料也不假,但毕竟是未知领域,未知地域,万一有个闪失,你我如何向家主,向李家列祖列宗交代,还是我带队前去吧”
李续辩驳道。
“这种探索未知的事,正因为风险极大,故而我才要亲自前去,你又怎能争先乎”
李郓一听,怒斥道。
“你身为统领,怎可只身犯险,我可是为了大局着想啊”
李续也不甘示弱道。
看着二人又争执起来,李韬心中暗叹一声。
这两人又开始了。
以前李韬和二人商议诸事时,遇到这种情况,二人都是相执不下,争执不休。
还是李韬从中斡旋,并进行指派,才让二人不至于把争执扩大。
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毕竟李郓和李续可是如今李家的支柱,是李家最得力之人。
一直这般争执不休,最终损害的还是李家的利益。
看二人又在争执,各不相让,李韬心中怎能不长叹息,真不知道这几年李家是怎么过来的。
“行了,你们也不必再争了,你们可都是我下南洋的倚重,自当坐镇中枢,统领全局,此事我自会物色新人前往,目前还当以南洋为重,大岛和大陆主要是探索,建立据点和与土著接触,其他事到无需太急”
李韬摆了摆手,拦下了争执不休的二人,说道。
二人见李韬已打算安排他人,虽心中不忿,但李韬所言也没错,自己作为李家如今顶柱,自当以大局为重,统领全局为上,这类探索之事,自该让给小辈去做。
“那行,既如此,我们就下去准备了,过完年,我们就着手安排人手”
李郓,李续起身对李韬一拜后,便纷纷转身离去。
见二人离开,李韬瘫坐在了椅子上。
以后可有的忙喽。
……
与此同时,大明琼州府西南昌化县城一处临街商铺前。
一伙计正扯着嗓子,大吼大叫道。
“来一来,看一看啊,码头招工,码头招工了啊,月钱半两,包吃包住了啊”
伙计扯着嗓子高声急呼着。
而商铺店门口一侧的小桌前,也早已围满了人。
这商铺,正是李家设在昌化县分号,伙计正在此为昌化码头招募新的佣工。
虽然昌化县不大,且人口不多,但李家自从来到昌化后,便大量雇工,修建码头,货仓和道路,且开出的价码,让一众乡民,甚至黎民都难以拒绝。
甚至琼州其他地方州县的乡民,黎民也都有慕名前来者。
这也就带来了招工火爆的景象。
如今的琼州府,总人口差不多只有四五十万人,且大多位于北面府城附近,分散分布在了周围十三个州县之中乡民并不算多,一县人口最多也就是万余人,且越往南越荒凉。
昌化就位于琼州府西南方,自然县城人口加上县中人口,并不算太多。
但自从李家来了后,这种情况瞬间逆转,李家仗着财力,大量雇工,引得远近乡民,黎民闻风而动,纷纷前来应募。
也让短期内昌化县城涌入了大量的人口。
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山中的黎民,更是走出大山,前来应募。
这些黎民和广东内的山民一般,大多生活在琼州府中部的山区之中。
而且黎民分为生黎和孰黎。
孰黎就和如今的大明其他人一般,受朝廷管控,而生黎则是由一个一个大小部族土司管理。
不过一般生黎都生活在深山之中,甚少和外界联系,各地州县也懒得去管这些生黎死活,虽然琼州黎民有十多万人,就算是生黎也有五六万人,但这些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各自的部族,部落之中,平常只认土司和部族长,甚少与外界交往,交流。
故而前来应募的黎民,都是孰黎。
毕竟在山中过活,只能算苦苦支撑。
而李家招工,又不仅仅局限于汉人。
自然这些常年生活在山中,人数四五万的孰黎,也都愿意前来应募,就算拿得比汉人少也无妨。
总比在山中混日子强吧。
然而在人群中,却来了几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