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周延汤恩伯的其他类型小说《红色短视频:震撼老祖宗一万年周延汤恩伯全局》,由网络作家“鹿眠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对于华夏来说,这是历史尊严的问题。不仅是文物使团公开抗议,华夏官方也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牛牛一日不归还女史箴图,我们就不与他们产生任何经济往来。”此消息一出,更是国际震惊,这一次华夏实在太硬了吧,居然一步都不肯退让。该事件僵持了足足半个月。最终,牛牛还是选择归还了女史箴图。华夏举国欢庆。“爽!”“国家变得强大了,威胁都是那么的有力度!”此时的周延,为自己是华夏人而自豪。……人们常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老人更是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这一点。新型水稻一经问世,国际震撼。大量外国记者涌入华夏。他们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做出如此惊人的成就。有外国人说:“您的新型水稻闻名世界,在许多国家推广,您有什么感想呢?”他自豪地说:“我很开心。”“...
《红色短视频:震撼老祖宗一万年周延汤恩伯全局》精彩片段
对于华夏来说,这是历史尊严的问题。
不仅是文物使团公开抗议,华夏官方也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牛牛一日不归还女史箴图,我们就不与他们产生任何经济往来。”
此消息一出,更是国际震惊,这一次华夏实在太硬了吧,居然一步都不肯退让。
该事件僵持了足足半个月。
最终,牛牛还是选择归还了女史箴图。
华夏举国欢庆。
“爽!”
“国家变得强大了,威胁都是那么的有力度!”
此时的周延,为自己是华夏人而自豪。
……
人们常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老人更是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这一点。
新型水稻一经问世,国际震撼。
大量外国记者涌入华夏。
他们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做出如此惊人的成就。
有外国人说:“您的新型水稻闻名世界,在许多国家推广,您有什么感想呢?”
他自豪地说:“我很开心。”
“因为我的新型水稻,不仅属于华夏,也属于全世界!”
国外友人无比震撼。
他们又问:“您还会继续探索超级水稻吗?”
老人坚定的点头。
“只要我活着,脚步就不会停下来!”
……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
北周军队围困洛阳,他们人数众多,达到万人。
北齐将领无一人敢增援,因为他们清楚,洛阳必定沦陷,哪怕去了也只是送死而已。
这个时候,数名将领距离洛阳不过数十公里,他们手上统统握着千人大军,可无一人敢进。
在洛阳城后一处山麓中,正驻扎着一支军队,细细数来,人数不过五百余人。
为首之人,戴着面具,容貌俊朗,正是北齐将领高长恭,人称兰陵王。
纵使兰陵王骁勇善战,无数次为北齐立功,眼下这种情况,他也是陷入到两难之境。
一边是自己的兄弟、手下,另一边是北齐江山。
有部下进言:“兰陵王,此行过于凶险。”
“不如我等暂且退去。”
“等大军集结,再谈救洛阳。”
兰陵王苦笑摇头:“那就晚了。”
他知道,洛阳一旦丢失,北周势必继续进军,那时候北齐都自顾不暇,还有什么功夫解救洛阳呢?
北齐失去关隘要道,必定处处受到限制。
兰陵王抬头望天,天幕之上,一名老人正在谈笑风生。
恰逢此时,有人问到他的打算。
老人虽然已经年近八十,但声音依旧是洪武有力。
“只要我活着,脚步就不会停下来!”
听到这一句话,兰陵王只觉得心脏猛地一缩。
老人尚且有此雄心,他们正值壮年,却畏首畏尾,害怕牺牲,实在是丢人啊。
兰陵王扭头,看向弟兄们:“各位兄弟,我高长恭有一事相求!”
“随我解救洛阳!”
“大家可能都会死在那里!”
“但你们能眼睁睁看着北齐江山沦陷吗?”
将士们眼中怒火逐渐升腾,北周太过放肆,一点不将北齐军放在眼里,曾说北齐无一人可战。
兰陵王又道:“凡杀敌者,记为军功!”
“杀一人,赏钱币。”
“杀十人,官升一等!”
“杀百人,为大将!”
“如何?”
所有士兵举起手中武器。
“愿随兰陵王杀敌!”
仅五百人,居然又万军之势。
他们一往无前,冲破了敌军的封锁。
……
泰始四年(268年)
潘安作《籍田赋》,成为颂文大作。
一时间声名鹊起,加之容貌过人,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名人。
“当直上九天啊!”
他非常有信心,日后定能有所成就,担任虎贲中郎将,又出任河阳令。
却郁郁不得志。
“哎,都是些闲职。”
反观谢安依旧是无比的镇定。
“好了谢玄,不要自乱阵脚。”
“倘若统帅都不能定下心来。”
“如何率领士兵呢?”
正如谢万曾经所犯的错误,当时他们北伐前燕,谢万在战场上不能抚慰将士,反倒是自乱阵脚,导致手下士卒惊扰崩溃。
所以说,上面人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下方的人。
天幕中,一支军队从绝境中重生,也变相的激励了他。
他们需要从绝境中寻得生路。
谢安分兵,让谢玄带人,绕到秦军后方。
谢玄不解。
“人数都这么少了,还要分兵?”
他只怕一个照面,东晋军队就彻底没了。
“放心,你按我说的做就行。”
战斗打响谢玄带领大量军队,来到秦军后方,不是偷袭,而是佯装秦军失败,大声叫喊着,让秦军收到错误消息。
普通士兵纷纷以为,东晋获得了胜利,他们扔下手中的武器,毫不犹豫选择了撤退。
趁着这个机会,东晋大举进攻,直接拿下了前秦军队。
苻坚一统南方的梦想,彻底化作了泡影。
谢安大笑一声:“此时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
一旦前秦军队反应过来重新组织,东晋依旧是一条死路。
唯一的办法,在那之前扩大自身的优势。
军队继续向前挺进。
他们分别收复了洛阳和徐、青、司等六州。
大获全胜。
战后谢安的名声达到了顶点,以至于遭到了晋孝武帝猜忌,他被迫前往广陵,躲避祸患。
弟子谢玄则是感叹一声。
“迫害良臣,东晋危险了啊。”
武帝赶走了谢安,那么下一次遇到危难,他又能够寻求谁的帮助呢?
……
另一边,周延却是收到提示。
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
没过多久,消息传了回来。
一时间,网上炸开了锅。
“根据大熊社报道,鹰酱弗利尔美术馆面临倒闭。”
“所有藏品一律在一所华夏拍卖馆拍卖。”
“华夏拍卖馆提出,需要弗利尔美术馆归还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今天,楚帛书已经抵达华夏,回到祖国的怀抱。”
“好哇!”
周延兴奋地大叫起来。
舒服了。
那个弗利尔美术馆也是自作孽不可活,谁让他们厚颜无耻,居然拿着别国的古董做展览。
真是该!
……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我们以往的印象中。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回关内。
似乎一切就这么结束了。
倭寇不费一枪一弹就占据了东北。
1931年9月23日。
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仅五天后。
在辽宁盘锦,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带领400名勇士打响了抗倭寇第一枪。
东北抗联的前身主要包括东北抗倭寇义勇军余部、东北5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共有11个军。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抵抗着侵略者。
牵制了数十万倭寇伪正规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汉五年(前202年)
韩信望向天幕感慨万千。
“战争就是这样啊。”
他曾经也当过普通兵卒,明白将领一句话,士兵就要赴汤蹈火,其中所忍受的痛苦,常人难以理解。
但没办法,想要获胜,这是必须得经历的。
刘邦与项羽的战争已经全面打响,项羽非一般手段可以击败。
韩信传令:“布五军阵,诱敌深入,斩杀之。”
有人不理解:“那五路诱饵,岂不是……”
大家都知道负责引诱的人,多半凶多吉少,韩信掷地有声地说:“战争就是这样,一定要有人牺牲。”
同月,扶苏回朝,正式成为秦朝储君。
蒙恬执掌边防,成为大统领,为秦戍边。
中车府令赵高因滥用私刑,免去原职位,贬为庶民,永生不得靠近咸阳宫半步。
秦王政三十七年,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的沙丘宫。
此后,扶苏即位,为秦二世。
李斯继续担任丞相,辅佐一侧。
他勤勉执政,任用贤才,秦朝基业得以延续百年。
百姓安居乐业。
一番欣欣向荣之景象。
……
为了国土安全,我方不断向淞沪战场增兵
先后调遣了70多个师,75万人赴沪参战
“脚盆鸡说,要用三天时间拿下沪地。”
“我倒是要试试,是他们的拳打得硬,还是我们的脚站得稳!”
战斗整整持续了三个月
敌人凭借着强大的重火力一次又一次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沪地彻底沦为人间炼狱
战事最惨烈的时候,中央军一天就能打光一个师
除主力军外,全国各地的军队也不断援沪
川军8个师与脚盆鸡激战七天七夜,官兵几乎全部战死
湘军8万余人上演了最后的绝唱,最终被撤销部队番号
更有号称“铁军”的粤军,正面硬刚日军伤亡过半
东北军、桂军全军覆没……
其余各地方部队也誓死与淞沪共存亡
它被称为“血肉磨坊”和“东方绞肉机”
此战彻底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华夏”的狂妄计划
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
这是华夏十四年抗战以来,最为悲壮的一战
三十万精锐牺牲殆尽
十四位将军战死沙场
各地将士闻义赶难,朝命夕至
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元光六年(前129年)
空中光幕闪动。
汉庭之中大家心潮澎湃,更多的是一种感同身受。
因为此时,汉朝也正遭遇匈奴掠夺。
朝堂上,汉武帝勃然大怒:“你等且看看。那天上之人。尚且处于弱势都能如此悍勇。与来犯之敌血拼!我们呢?大汉无比辉煌。岂能容匈奴小儿放肆!”
这是自马邑之围后,匈奴第二次大规模对汉朝发动攻击。
他们攻破边境,大规模南下,进犯汉朝上谷郡。
为抢夺汉朝的财宝、粮食,使得他们近乎疯狂。
汉武帝大手一挥:“众将士,谁愿替朕灭了这群跳梁小丑!”
将士中率先走出一人,他体格健壮过人,双目有神,每走一步,似有虎啸龙吟之声。
大殿之中,无不噤声。
“皇上,卫青愿往!”
“不斩匈奴,不还朝!”
“好!”
汉武帝龙颜大悦:“自今日起,封卫青为车骑将军。给朕破了匈奴!”
朝中,有人暗自发笑。
一旦卫青失败,恐怕要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匈奴人生于马背之上,战斗起来无比悍勇,再加上他们移动快、难以追踪,一般人还真拿不下。
除了卫青自告奋勇以外,汉武帝还钦点了几人。
他们分别是骑将军公孙敖。
轻车将军公孙贺。
骁骑将军李广。
四路大军,分别沿各自驻地出发,逼至上谷。
其中,卫青为主力,会直入上谷,正面跟敌人交锋。
其余将军则各自从代郡、云中、雁门出兵,拦截匈奴所有入侵。
公孙敖叹息:“此战若败,我等必定遭贬!”
其余两名将军心情也不怎么好。
卫青怒目:“国难当头,你们还考虑个人得失?哪怕人头落地又如何!只要能赶走匈奴一切都是值得的!身为将军,我们为的是天下百姓。苍生疾苦!”
几位将军自惭形秽,分别离去。
然而,战斗却不像预料中那样顺利进行。
各地接连传来失利消息。
卫青在营帐中屡屡收到败阵消息。
“报将军,公孙敖将军途中遇敌,不胜,现已败退!”
“报……公孙贺大军被匈奴埋伏,损伤惨重,退兵南下,无力再战!”
“报,李广将军遭遇匈奴军队阻拦,受困于西北大山,无法再进!”
短短几日时间内,三路大军几乎全败。
只剩下卫青这么一支万人军。
副将进言:“将军,单凭我们一方军队,无力对抗匈奴!不如撤退!”
“撤?!”
卫青怒目圆睁:“未战先怯!换做平日里,我非斩了你不可!”
哪怕只剩一支军队。卫青也不曾有半点畏惧。
匈奴强悍又如何?
此境为汉朝,他们占据地利,通晓风土人情。
谋划得当,照样能够打败敌军。
退一万步说,哪怕注定失败,他们也不能展露半点胆怯。
遥望那空中军队,卫青喃喃自语。
“川军全员战死!”
“东北军、桂军,全军覆没!”
“粤军被撤掉番号……”
为了一寸国土,多少人舍弃了性命。
反观现在,仗还没有开打,已经有人心生胆怯。
正是因为如此,卫青才决定必须打,一定要打出大汉的血性,让那群匈奴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
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
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
如阵地失守,我也就战死在疆场。
身膏野草,再无见面之期了。
他日战争胜利后,
你为世界名将,
乘舰过吴淞口时,
如有波涛如山,
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我有两支钢笔,
请给我两个弟弟一人一支。
我那只手表就留给我妻子方学兰作纪念。
一幕幕景象不断闪过。
卫青心中越发澎湃。
副将更是负荆请罪。
众将士皆来到主帅帐外请战。
哪怕全军覆没,他们也要打出汉朝的军威,且让那些蛮子看一看,汉人也是不怕死的。
你敢抢我百姓粮,那就让你人头落地。
然而这时,汉武帝使者前来。
他们让卫青暂行撤退,避开敌人的锋芒。
卫青大吼一声:“我们撤了,上谷的百姓呢?!”
因为看着人民温饱的样子,他非常开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回报。
班固长叹一声。
“粮食改革。”
“改革之人至少能看到一丝收获。”
他们这些修订史书、编写史书的人呢?
不仅会受到当代人的威胁,甚至连一点收获都看不到。
因为,针对史书的评价,只能出现在后世。
一个人的功过,借由史书展现,只供后人评判。
他连连哀叹:“既然如此,我为何还要坚持呢?”
就在这时,天幕中景象继续呈现。
“您老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老人笑着说
“稻田就是我的爱好。”
“我要在里面干一辈子。”
瞬间,班固的眼中满是泪水。
那个老人选择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水稻。
当初,他选自己路的时候,有过迟疑、害怕吗?
班固猜想,肯定是有的。
粮食改进,放在他们东汉年间,根本不敢想,那东西是天地所生。
如何改变?
但是,老人依旧做到了。
班固深吸一口气:“没错!”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
“哪怕前面是洪荒猛兽又如何?”
哪怕身受牢狱,班固丝毫不肯放弃。
弟弟班超赶赴洛阳,上书汉明帝,替他伸冤,班固获救。
此后,班固便撰写出了华夏古代最为重要的史书《汉书》。
它是继《史记》之后,最为重要的纪传体断代史。
……
“有人说,如果您把水稻专利卖给国家,现在已经是世界首富了。”
“还有人说,您现在身家千亿。”
老人笑着说:“对,我是世界首富。”
“不过是精神上的首富。”
数十年间,他的一切工资都归于家人管。
连单位涨工资都不知道。
他不在乎自己的钱有多少。
他一直只思考两个问题。
如何培育出更好的水稻。
如何让后世子孙,吃饱饭。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
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
“世人多疾苦。”
“能奉献一份力,已经是了不得了。”
望着天幕,孙思邈心中感慨万千。
那个老人何尝不是众多爱国之士的写照呢。
穷尽一生,不为虚浮缥缈的名利,钻研一门东西。
为国,为民谋得福利。
而自隋朝开皇元年,国家纷乱。
孙思邈则隐居太行山中,一心钻研医学,试图消除人间疾苦。
这一晃就是几十年的光阴。
他以毕生经历,撰写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
唐太宗即位。
召他入京师长安。
他想授予孙思邈爵位。
孙思邈摇头拒绝:“权势名利,虚妄过眼。”
“身为医者,我只有一个职责。”
“为天下人治病。”
他毅然返回乡间,为平民治病。
有人笑话他:“跟了太宗皇帝,你前途无量。”
“来乡间成不了事。”
孙思邈只是笑了笑,不做回答。
他时不时看向天幕。
有一个老人,不慕名利,不追浮华,一生只跟水稻打交道。
他决意效仿,这辈子只跟医术打交道。
有一人得病,那便治一人。
有千万人得病,那便治千万人。
不止唐太宗。
唐高宗也求贤若渴,希望孙思邈能进宫,他全拒绝。
孙思邈是集药学大成者,后人尊称他为“药王。”
……
北宋,天禧年间。
有这样一个人,写出了《岳阳楼记》,名留青史。
他是一个文人,也是一名官吏,作为一个继承儒家思想的人。
范仲淹廉洁正直,敢于秉公直言,正因如此,才得罪了不少人。
此时的他刚从兴华县令的位置被贬,前往陈州,担任通判一职。
就因为他太过廉平,刚正不阿,所以屡次遭到同僚排挤。
不管去什么地方,都会遭到白眼。
路上,舟车劳顿。
家人连番抱怨。
“陈家公子你也敢判?”
“人家亲戚是朝堂大官,岂不是随便治你!”
“还有上一次。”
“你收一点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犟什么呢!”
范仲淹有苦难言,什么时候,一个正直的官吏。
反倒成了负面形象?
恰好此时。
天空中出现一片片的影像,范仲淹更加惆怅。
放眼自己呢?
清正廉洁,却落到如今这个境地,乃至于家人一起吃苦。
多少次,他都要放弃一切,既然大家都在贪污,为什么自己还要坚持。
但是一看到天幕中的老人。
他的眼神如此坚定,不曾有丝毫后悔。
范仲淹只觉得内心羞愧,他正色对妻子道:“一日为官,便要心系天下。”
“你若是受不了,那就走吧。”
“我之钱财,全部带走。”
妻子一愣,她苦笑着:“真是拿你没办法。”
抱怨不是一回两回,但她从未想过离开。
……
另一边,周延正在刷短视频。
他已经完全沉浸其中,情绪完全被牵动进去。
不愧是水稻之父,当真是让人敬仰啊。
忽然,手机中有一个弹窗出现。
新的任务来了。
本次任务:刷短视频
任务奖励(一):女史箴图
任务奖励(二):300积分
他还是一如往常,查询了有关女史箴图的信息。
古董的来头同样不小。
他是东晋一位名叫顾恺之的人创作而成,为绢本绘画作品。
历史久远的缘故,原作早就已经遗失,唯一留下来的只有唐朝摹本,摹本一共有12段。
其中三段损坏,余下9段。
这9段居然全部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看到这里,周延心头大怒。
好你个牛牛啊。
真的是不要脸。
你好歹给华夏留上一点吧。
居然9段全部卷走。
他现在真想带领军队,打到大牛博物馆,把属于华夏的东西全部拿回来。
“沉下心来,继续刷吧。”
“任务一完成。”
“咱的国宝就能回来了。”
……
公元前279年
秦王、赵王会于绳池。
作为陪同,蔺相如跟随赵王左右。
会谈开始后,秦王仗着国强,大肆诋毁赵国,蔺相如可忍不了一点。
朝廷未曾采纳。
死前,嵇康面色平静,他弹奏了最后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戮。
嵇康对学生说。
“只要有一个人记得我。”
“传承了我的道。”
“嵇康便不死不灭。”
他大笑起来。
临终前,他心头哀思万千。
天上之国,何其安稳、祥和、国泰民安。
自己来生也能去吗?
……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一人在书房奋笔疾书。
这时候,他听闻天有异象,出门查看,只见一位老人出现,正漫谈自己的一生。
功勋无数,受人尊敬,他似乎对于奖项、奖励都不太感兴趣。
在老人眼中,一切都是浮云而已,唯有益世才是真的。
欧阳询大惊:“好一位豁达之人。”
“此等宽广胸襟。”
“在下不如。”
他呆站在原地,望着自己的墨笔,久久难以释怀。
作为唐朝著名的书法大师,他常常以此为傲,不乏卖弄学识,以前著有《魏书》《艺文类聚》等经典,屡次受到唐高祖的嘉奖。
得意忘形,享受荣华,以至于经年未曾有佳作诞生。
欧阳询彻夜苦思。
“终有一天,我也会入棺材。”
“金箔也好,珠玉也好。”
“有何用处?”
他专心著书,同年撰并隶书《大唐宗圣观记》。
此帖一出,天下为之震惊。
九月,欧阳询兼任弘文馆学士。
唐太宗贞观年间。
他更是潜心研究,成书无数。
……
公元713年,唐朝。
吴道子受命,入京。
唐玄宗亲自命他为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无上的光荣。
吴道子的背景也不简单,他年幼贫穷,曾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更是观赏公孙大娘舞剑,钻研握笔之道、绘画精髓。
不到弱冠,他已“穷丹青之妙”。
此时的吴道子正倚柱叹息。
“有术而不得用,悲哀。”
入宫以后,他虽职位颇高,但唐玄宗也下令,若非诏令他不得作画。
平时能够做的,只是指导一下门下弟子。
哪怕唐玄宗让他作画,要求都十分苛刻,不能随意发挥。
这天,他看到天幕。
“若不能随心画,还有意义吗?”
吴道子询问自己。
正如老人所说,所有名利都是虚妄,宫中的生活固然安逸,但终究是昙花一现。
要想留名后世,就要走出去,经历人世间的风霜,留下传世之作。
吴道子毅然辞官,留下了一幅幅的传世之作品。
……
哪怕再厉害,再强大的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七十年代,老人家的助手过度自信。
他宣称:“杂交稻是三超稻。”
老人家也是自信满满,没有提出质疑。
结果在产量验收时才发现,不仅没有增长,还降低了百分之五。
一时间,外界质疑声、谩骂声不断。
老人却说:“犯错了就要接受批评,然后改正。”
他痛定思痛,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
最终克服难题,震撼了全世界。
水稻增产百分之六十。
……
汉六年(前201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也会犯错啊。”
其实,在韩信看来。
老人所犯之错,简直不要太小。
当然,他能直面错误,认真改过,这值得夸赞。
现在的韩信,才真正承受了恶果,此前他投靠刘邦,拜为大将军,四处征战,可以说是横扫魏、赵、代、燕、齐等国家。
甚至逼的项羽乌江自刎。
他战功卓著,军中无人不晓,将士更是唯命是从。
有人进言:“您战功过盛,盖过刘邦。”
“一旦天下一统,必然会成为眼中刺啊。”
卧榻之侧。
谁敢放一只老虎呢?
那时候的他只要振臂一挥,无人不从,可韩信并未放在心上。
最新评论